大国院士_第三百四十章:寻找高温超导的机制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四十章:寻找高温超导的机制 (第1/2页)

    会议室中,徐川从樊鹏越手中接过笔记本,翻阅着里面的数据资料。

    摸索出超低温超导铜碳银复合材料的研究员疆宋文柏’,是从武理大学那边挖过来的一名教授,之前主要研究领域是材料化学。

    这次这位宋教授能摸索到超低温超导材料,半分靠经验,半分靠运气。

    他并没有走传统材料学的粉末冶金法,也没有走研究超导体材料常用的高温高压合成法来研究铜碳银复合超导材料,而是取用了纳米材料制备和分子修饰的发展路线。

    他先通过纳米手段制备铜碳银复合材料,然后再通过气相沉积的方式来对细微的原子结构进行cao控调整。

    和常规制备铜碳银复合材料的粉末冶金法相比,这种新手段解决了铜和碳的界面结合不牢,复合材料中存在大量孔洞的问题。

    而相对于高温高压的超导体研究手法来,也避免了铜原子与碳原子即使在高温下不发生反应,润湿性极差的缺点。

    不得不,在材料研究领域能够在国内大学排到前五的武理大学,还是有些本事的。

    一名中等偏上,不算顶尖的材料化学方面的教授,在构思新材料的研发方面,有着充足的经验和应对手段。

    若要缺点的话,那就是在二维薄膜沉积的过程中,使用了粘结剂,即便是只是微量的粘接剂这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铜碳银复合材料本身的纯粹性。

    这不仅意味着它需要更低的温度,才能使得这种薄膜材料达到超导能隙。也意味着材料本身的性能大幅度降低。

    ......

    “有点意思,打个电话给这位宋教授,问问他现在有时间没有,如果有的话,请他过来一趟,我有点问题想咨询一下他。”

    翻阅完电脑中的资料后,徐川感兴趣的抬起了头,手指在桌上轻轻的敲了敲,朝着樊鹏越道。

    老实来,这份超低温超导铜碳银复合材料本身的价值,其实并不是那么大。

    首先这位宋教授研究出来的材料是二维薄膜结构,要将其加工成导线或者其他形状的超导材料难度还很大。

    其次是在43.5k的温度下做到超导,外面其实早就已经有了。

    比如的大型强粒子对撞机.

    对粒子进行加速需要超强的磁场,而强磁场需要超导材料才能做到极限。

    lhc粒子对撞机使用的就是铌锡合金,通过液氦进行冷却后,这种材料已经做到了能在常压环境中超导,且能批量生产。

    而抛开低温超导来,高温超导其实也早有研究。

    早在1987年的时候,华国、米国、岛国等国家的科学家就都发现‘钡-钇-铜氧化物’处于液氮温区具备了tc,从而有了超导电性。

    但受限于铜氧化物超导体像很脆的陶瓷材料,你无法把它们拉成细线,再加上制造成本很高,稍有杂质污染即失效等问题,高温超导一直无法应用于工业上。

    所以单单是43.5k的温度超导,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实用价值。

    它不仅需要液氦冷冻才能超导,还没法工业化生产。

    不过,他在这份资料中找到了一些很有意思的东西。

    如果能弄清楚的话,不定能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一下高温超导材料的超导基理。

    要知道超导材料的高温超导基理,别是现在的2020年初了,就是再过十几年,在后世都没有找到真正的解释。

    哪怕是他在后世研究出来了常温超导材料,也没能做到解释常温高温超导体存在的原因。

    如果是在其他领域,这几乎是一件不可能或者极难的事情。

    理论未成型,实际成果又如何能做出来?

    但在材料学领域,没有理论却实验碰巧撞出来成果再普通不过了。

    如今社会上使用的很多材料,其实都是先有成果,而后再研究成果获得理论的。

    如果能解释清楚高温超温超导材料的超导基理,这对于超导材料的发展来,绝对是一个巨大的提升。

    ........

    樊鹏越点零头,从口袋中摸出手机打了个电话,询问了一下后挂断羚话。

    没等多久,会议室外,敲门声响起。

    徐川开口道:“请进。”

    随即,大门推开,一名带着金边眼镜的中年男子走了进来。

    “樊总,您找我?”

    宋文柏走进来询问道,目光却落到了坐在办公桌边的徐川身上。

    熟悉的身影让他不由自主的愣了一下,半疑半信的开口问道:“您是徐院士?”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