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都九曜八极七元六司五老争道果_第230章玄奇灵兵复苏,虎魄在手,刀斩百人,无敌气势!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30章玄奇灵兵复苏,虎魄在手,刀斩百人,无敌气势! (第1/2页)

    十都九曜八极七元六司五老争道果正文卷第230章玄奇灵兵复苏,虎魄在手,刀斩百人,无敌气势!虎魄复苏了!

    姜尘站立于沙海,手中持握着玄奇灵兵-虎魄,感受着刀身渐渐活跃强盛,不由心中一喜。

    自从虎魄汲取了二位楼兰王子的血液后,原本半残虚弱的状态,陡然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刀锋处,闪烁起澹澹凶厉光芒!

    当虎魄复苏的瞬间,只一刹,就将近五千武卒,全数吓得骨颤rou惊,动弹不得。

    “好一柄虎魄!”

    张百岁眼中带着一丝惊喜,赞叹道:“难怪大将军常常为此刀扼腕叹息,果然有几分门道!”

    “有此刀在手,你所施展的太凶刀法,威能必定倍增!”

    姜尘点头,心中跃跃欲试,想亲眼见识一番玄奇灵兵所拥有的威能。

    一念及此,他就主动使起了太凶刀法,向刀身内飞快灌输海量气血,以化作勐虎幻象。

    若是之前的沉寂状态,刀锋处至多勉强闪烁起微弱凶光,但这一次,却大不一样了!

    嗡!

    刀身嗡鸣!

    刹那间,姜尘只觉周遭数十丈空间,都在这一刻发生了某种巨大的异变,似是空气都畏惧着虎魄的凶戾,本能逃离。

    这算什么?

    战天战地战空气?!

    下一瞬!

    近乎海量的天地灵气,全数汇聚于刀锋之上,使得勐虎幻象,陡然间凝实了近乎十倍!

    乍一看去,就像是一头活生生的勐虎,蛰伏于虎魄刀锋之上!

    姜尘持握着虎魄,一时间竟有些难以控制手中的强大灵兵,然后将目光落在百余名尚有战意的楼兰士卒。

    轰!

    一刀轰出!

    勐虎幻象随之扑冲而去,在半空中身形飞速碰撞,转眼就如同楼宇一般巨大,呼啸着扑向那些楼兰士卒。

    “吼!”

    一声呼啸,裹挟着足以将人活活吓死的可怖凶性,直接将百余名楼兰士卒,活活吓得七孔流血而死!

    一刀杀百人!

    这一可怖情景,落在三千青州士卒的眼眸,皆咂舌不已。

    这岂不是说,自家姜将军,只需挥出二十刀,就可将一营武卒,杀得一干二净?

    可谓是:

    恐怖如斯!

    姜尘亦喜不自胜。

    觉醒了【道:虚空横渡】之后,他拥有了高达百石的气血与力量,以及超越张百岁的缠斗能力,超强的逃命/放风筝的能耐。

    但是——

    杀伐能力,却仅仅比荒野猎户时期,强上一点点。

    虎魄的复苏,可谓是大大补上了杀伐方面的短板。

    “好!”

    姜尘忍不住赞叹一声:

    “此刀威能,果然不同凡响!”

    “配得上【玄奇灵兵若在手,武侯之下,可称无敌!】的美誉。”

    这时,十八营三千青州士卒,也已将二千楼兰步卒杀尽。

    虽有少数逃卒,但让他们逃回国都,只会让残余的四千楼兰士卒,士气进一步下跌。

    望着百余名逃向国都的楼兰步卒,姜尘嘴角浮现出一丝残忍的弧度:

    “两名将阶,可助虎魄复苏六个时辰。”

    “这宝贵的时间,可万万不能浪费了!”

    说着。

    姜尘翻身骑上老青牛,下令全军出击,直取国都而去!

    …………

    “报——”

    一名楼兰传令骑兵高呼大吼,骑乘着快马,飞速奔入国都,然后马不停蹄地赶赴王宫大门。

    他要将所见可怖情景,准确来说,是姜尘诛杀了大王子与二王子这件事,沙海遭遇战,尽快上报于楼兰王燕镇恶、左将军、右卜师三人。

    不一会儿。

    负责城防的左将军,最先被惊动,急忙赶到王宫门口,拦住传令骑兵,伸手揪住了他的领口。

    怒问道:

    “慌什么,是天塌下来了吗?”

    传令骑兵惶惶如丧家之犬,急忙说道:

    “左将军,东面沙海处,大王子他们被,被,被……”

    一时情急之下,传令骑兵越是想尽快将所得情报全数说出来,越是结结巴巴说不出来。

    左将军勃然大怒,伸手对准了传令骑兵的面庞,就是一个大嘴巴子:

    “到底发生甚么事了?”

    传令骑兵这才回过神来,嘴巴也利索了起来,快速将某不知名姓的青州斗将,率领三千青州兵,将二千楼兰步卒打得落花流水,以及大王子及二王子,尽数战死的事,一字不差地吐露了出来。

    顿时。

    左将军原本愤怒不满的面庞,转而变得凝重了起来,沉声道:

    “你确定?”

    “大王子与二王子虽深居王宫,战斗经验甚少,却都是将阶,实力不俗,且有血兰公主助阵,就凭一年轻斗将,能对付得了?”

    传令骑兵点头如捣蒜,表示所说内容,全是自己亲眼所见。

    也正是此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