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王朝_183皇太后婉言拒复僻,萧嗣业出使奔前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183皇太后婉言拒复僻,萧嗣业出使奔前敌 (第2/2页)

萧嗣业说:“这次姑奶奶让你做使者,就是因为你爷爷还在大唐,咱大隋和大唐本来就是一家,身处异域,但一脉相承。不能因为谁当皇帝,就只知道打呀、杀呀,要想想亲情,等到了姑奶奶这个年纪你就明白了,有个亲人比什么都好。”

    萧嗣业抱拳作揖:“皇姑奶奶放心,侄孙儿此去关内,定能不辱使命。”萧珺看着两个孙辈的孩子听话,这才有所安慰,绽出丝丝笑意。

    两日之后,定襄城南门外,伞盖蔽日,旌旗招展,许久不摆的皇室仪仗,又展现往日威风。皇侄孙萧嗣业,将军慕容遐带了五百侍卫,列队候命。

    太皇太后和隋王杨政道的御辇缓缓出城,左右宫人搀扶萧珺下了车辇,萧嗣业与慕容遐来到近期,施礼拜谒。萧珺道:“嗣业呀,姑奶奶封你为车骑将军,此番出使,不求胜负,只为议和,还百姓一个太平,你二人要牢记于心。”

    “侄孙儿谨遵太后懿旨。”萧嗣业道。

    萧珺又对慕容遐道:“慕容将军,老成持重,帮助嗣业,勿负我心。”

    “太皇太后放心。”慕容遐、萧嗣业二人告别萧珺,率五百骑兵一路南下赶赴渭北大营。

    颉利可汗一路披荆斩棘,连战连捷,正在中军宝帐大宴各营主将。饮酒正酣,忽然一个校尉匆匆来报:“启禀大汗,隋主杨政道派萧嗣业、慕容遐前来会师。”

    “好!”颉利可汗把酒盏往桌案上一墩,喜道:“草原诸侯会盟,何愁大唐不灭,快宣萧嗣业、慕容遐。”

    过了少倾,萧嗣业、慕容遐二人一前一后,入中军大帐拜见大汗,颉利一看为首是个十几岁的孩子,迟疑问道:“快快免礼,今日会师六军,不知二位带来多少兵马?”

    萧嗣业道:“回禀大汗,奉太皇太后懿旨,领五百护卫前来会师。”

    “五百?”颉利惊问,左右众将也是惊愕万分,颉利可汗问道:“定襄兵马少说也有两万,为何只派五百护卫?”

    萧嗣业道:“太皇太后命我为使者,恳请大汗终止讨伐,罢兵修和。”

    “一派胡言!”颉利可汗把脸一沉,双眉倒立,说道:“本汗举兵南下,所向披靡,势不可挡,岂能半途而废?”

    一看颉利可汗脸色动怒,慕容遐赶忙说道:“大汗勿怪,太皇太后担心百姓受难,将士死伤,不忍杀戮。”

    提及萧珺,颉利可汗心中不觉回想起当年自己与萧珺也有几个月的夫妻之情,心中的躁怒,也略有缓和,嘴上不再训斥,信誓旦旦对二人说道:“唐兵早已闻风丧胆,三日之后,本汗将冲过渭水,直捣长安!”

    颉利可汗把萧嗣业、慕容遐带在身侧,率二十万军,兴兵南进,不到三日,便抵渭水河畔。

    长安城内的百姓,已经是惶惶不可终日,自唐高祖李渊收复西京长安以来,关内已远离战乱多年,许久不见有哪路劲旅能举兵犯阙。

    现如今突厥部的二十万铁骑挥师南下,兵临渭水,让太平繁华的长安城骤然战火熊熊,乌云密布。

    大唐的文武臣子齐聚大殿,个个面色凝重,焦虑万分,此次突厥进犯,是大唐开国以来遇到的最大危机。

    唐太宗李世民端坐龙椅之上,心如刀割一般,倍感焦虑,一筹莫展的看着文武百官,心里盘算着退敌之策。李世民道:“尉迟恭今率精兵激战泾阳,长安兵力空虚,只怕难以抵挡,诸位爱卿可有良策?”

    丞相萧瑀奏道:“如今突厥拥兵二十万,势头正望,老臣以为自古兵不厌诈,不如布下虚兵,哄骗颉利可汗。”

    房玄龄劝道:“启奏陛下,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今日若能立盟议和,隐忍数年,韬光养晦,必能反攻突厥,一雪前耻。”

    “二位爱卿所言,正和朕意。可是又如何议和,突厥大军打到朕的家门口,长安有多少家底能与颉利可汗议和?”

    房玄龄道:“微臣记得三年前,陛下奉先皇之命,收复晋阳之时,曾与突厥部遭遇,那时萧珣大人为使者,促成议和,如今之计,还需萧大人亲往。”

    “朕也曾闻,前朝的萧氏遗属尚在漠北,突厥人倍加尊崇,朕就令萧珣、萧瑀二位爱卿陪朕同行,无论如何也要唬住突厥。”

    “遵旨。”

    李世民立刻传令,命长安城中将士,多备旌旗,宫中太监扮成兵士,在渭水南岸,布下疑阵。这才引出:

    故布疑阵唬强敌,祖孙重逢更传奇。

    白马立盟传千载,罢兵议和渭水堤。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