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室再兴:从攻略董白开始_第四章 遇贤才抛橄榄枝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章 遇贤才抛橄榄枝 (第1/1页)

    刘协匆忙赶回寝宫,不为别的,正是因为他想弄清楚自己为何能拉开一石弓。

    这也太奇怪了!

    他从小并未习练武艺,自然不清楚自己的水平。但是他并非全无用力处,也曾帮助董太后端茶倒水,整理过杂物,似乎并不曾显露过异常。

    哪怕是在他那梦中的世界,作为成年人,想要拉开一石弓,都不知能否成功。而今,他还只有九岁。

    他欲试探董白,想知道对方能否拉开一石弓,来确认这世界的平均武力值,以免自己错估形势,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

    毕竟,若是吕布能单戟灭孤城,五斗米教能撒豆成兵,那他还不如早死早超生呢!

    而董白的反应和她背上的弓,似乎打消了他些许不着调的假想。

    但这远远不够,他还需要翻阅史书,从中找到答案。

    毕竟,初登帝位,刘协还没有老师,也没有人帮他张罗老师。因此,有什么问题,就只能自力更生了。

    吩咐穆顺帮他找些名将列传,刘协便匆匆翻阅起来。却发现史书中并未记载这些名将有些什么稀奇古怪的能力和超凡的武力。

    这时,他心中才算安定些。

    不过,谁知道史书会不会有所避忌呢?

    因此,他心中暗自盘算,有机会就找个名士问问:这世上到底有没有妖魔鬼怪和超凡的武力。

    至于他自身的怪力,还真是难觅根脚。或许,是天赐也说不定呢!

    想不明白的东西,刘协并不愿意去钻牛角尖。毕竟,他的时间不多了。

    吃过午膳,刘协本想吩咐穆顺帮他寻些不同规制的弓箭和熬练气力的军械。但转念一想,士人风评很重要。若是被人传出自己是个武夫或莽夫,不利于自己招揽名士。

    因此,他便吩咐道:“穆顺,你且去帮我寻些名士文章以及笔墨纸砚,我欲观士人风采。”

    待穆顺躬身准备离开时,他仿佛不经意地补充道:“侧殿空旷,不如放置些刀枪剑戟等兵器,以及熬练气力的军械,还要备齐各种规制的弓箭,我闲暇时可以锻炼体魄。”

    看着穆顺离开的背影,刘协暗暗在心中给自己点个赞。

    闲来无事,刘协便翻看起史书。由于是竹简的缘故,分量很重。但对于刘协而言,却又微不足道。真正让他不舒服的是,手掌有些小,抱起笨重的竹简阅读,体验很差。

    史书讲的是樊哙、郦商等人的故事,估计是《汉书》中的一部分。名场面“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即是出自于此。

    刘协翻看数卷竹简,这才看完樊哙的传记部分。

    他放下竹简,轻揉双目,本想出去转转,却发现穆顺已经回来,正站在门口。他和另一人手中托着他要的笔墨纸砚等文具。而那人,他之前并未见过。

    刘协忙道:“何时归来,为何不唤朕?”

    穆顺忙躬身道:“国家读书专注,顺怕惊扰国家。”

    刘协忙命穆顺将文具放下,这才正视来客。对方年不足三十,头戴进贤冠,身着玄色,应是文臣。冠上两梁,应是中两千石至秩比六百石间的官员,再具体就看不出来了。

    不过,他虽然说不出人名,但他会夸人啊!

    于是刘协大加赞赏道:“卿文华郁郁,必是饱读之士啊!”

    荀彧忙躬身道:“臣,荀彧,乃少府守宫令,岂敢当陛下夸赞。”

    刘协闻言一怔。荀彧,这名字好耳熟。

    不会吧,现在他还没跟着曹cao那厮,居然在我这任守宫令。这可是大才,必须留下。

    想到史书上的评价,刘协赞叹道:“吾曾听闻,荀彧,荀文若,有王佐之才。今日观之,名副其实啊!”

    荀彧闻言大惊。他真没想到,陛下小小年纪,竟然听过他的名号,还对他如此盛赞,这种感觉,实在是难于言表。

    他惶恐躬身道:“臣鄙陋之姿,实不堪陛下盛赞。”

    刘协微笑道:“文若不必谦虚。你此来何事?”

    荀彧忙答道:“臣恐陛下还需其他用度,遂冒昧前来听诏。”

    刘协点头道:“文若有心了。”

    听着皇帝亲切地称呼自己的字,荀彧不知何故,心中颇有些惶恐。因为他不知道皇帝为何会对他如此亲近。

    不过,以他刚才所见,皇帝年龄虽小,却能手不释卷,读书专注,而不为外界所动,颇有明君之相。

    这或许就是第一印象好感度的加成吧。

    刘协指着刚才所读的数卷书简道:“吾读之,多有晦涩难懂之处。文若可否与吾讲解一番,以释吾惑。”

    荀彧闻言,颇有些心动。不过,他亦不敢表现的太过热切,只得故作犹豫道:“臣才疏学浅,恐不足为陛下释惑。”

    刘协伸手指着荀彧道:“君臣相宜,而非君臣相疑。我以诚待文若,文若何必作此试探!”

    荀彧慌忙躬身道:“臣惶恐。”

    经刘协同意,他拿起桌上的一卷书简,粗略翻看,便知国家读的是《汉书》中樊哙的生平事迹。

    刘协询问道:“樊哙为何会与高祖隐于芒砀山泽间?”

    荀彧答道:“高祖好谋、能听、性明达,自有英雄豪杰相随。”

    刘协眨眨眼,随即装出向往的神情,似是在追慕高祖遗风。

    不过,他内心中却不置可否。哼,你咋不说樊哙是刘邦的妹夫呢!

    刘协随即问道:“陈胜抗秦,萧何、曹参为何会迎高祖,惟高祖马首是瞻,而非自立?”

    荀彧迟疑了下,这才道:“高祖心忧天下黎民,勇而任事,宽以待人,故众贤从之。”

    刘协黯然道:“高祖起于乡野之间,尚有诸多贤达相随;吾贵为帝王,却难遇朕之萧何、张良。吾与高祖犹云泥之别矣。”

    看着面露哀伤的皇帝,荀彧心中略有不忍。不过,他可不是十来岁的愣头青,自是不可能头脑一热纳头便拜。

    然而,皇帝过于自贬,他却不得不回应两句。因此,他耐心劝慰道:“陛下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明思擅问,又何必这般妄自菲薄呢!”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