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回去了 (第2/2页)
。 朱标要是也任其发展的话,那将来藩王问题肯定会落到他手上了。 虽不至于像历史上再出现,他那些叔叔正当壮年,欺他年少幼无力的情景。 按正常流程,等他从朱标手里接过接力棒时,他那些耀武扬威的的叔叔也早已垂垂老矣,上马征战,再无能为力。 到那时,他所面临的,不过就是年纪连他大都没有的堂弟们。 没有名正言顺的理由,又没有超越于他的能力,再想刨效靖难之役的荣光,怕是再不可能了。 但即便如此,和那些没有野心的王叔们搞好关系也并没啥坏处。 或许不知哪个关键时候,就能用得着他们了。 纵观于历史,类似于削藩之策的政令很多,只有朱允炆才傻乎乎的选择了一条最奇葩的。 剩余那些,凡是成功的,可很少有全系于武力来解决的。 朱橚精通医药知识,曾编着了不少的医学典籍。 而蝗虫有很强的药用价值,于儿惊风,破伤风,还有冻疮上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朱橚一个藩王,啥的市面没见过,蝗虫价值虽不高,却是真正适应于朱橚的。 南叶舞三县目前没啥能用得着他的,他安排人抓了蝗虫,便打算先去朱橚那儿一趟。 【新章节更新迟缓的问题,在能换源的app上终于有了解决之道,这里下载huanyuanapp换源app,同时查看本书在多个站点的最新章节。】
该走的人情走了,等老朱宣他回京的旨意到了,他随时就能回去了。 在应府待久了,开封的气实在是难以适应。 “抓了十几篓了。” “现在蝗虫少了很多,想要抓到费得费不少劲儿,听陈千户,外派出去的军卒,一比一抓的少。” 抓蝗补蝗只是次要的,主要还是为来年的收成所考虑。 抓了这么久,当然是越少越好,要是越抓越多,那还撩? “能抓多少就抓多少,都十几篓子,不算少了,今抓多抓少,到此为止吧。” 出动的人多,抓的自然也多。 听邓一宁禀报情况时,近几日三县之中频有人因抓蝗虫起了冲突,之后闹到官府的。 抓蝗补蝗已引导起来了,适当的也该为这个事情降降温了。 要是有人从中获了利,故意再整田地低头放养蝗虫,那可就不好了。 因而,从昨开始,朱允熥便下令,凡有因抓蝗虫起冲突的,不管谁对谁错先打板子。 之后,把错误的一方投进大牢。 他既已开始逐渐遏制,那虎威营军卒自然就不能再大面积往进去投入了。 不然的话,抢不到蝗虫的百姓,只会对官府生起嗔恨之心的。 没有民心的依附,官府治下时就会难上加难的。 与此同时,另一边。 朱允炆接到老朱的旨意,便当即起了身。 之后,日夜兼程。 短短几时间,便已走出了近一半。 在从南召出来,在路上便碰到了,一游方的道士。 这道士先是质疑了一番朱允熥赈灾政令,之后又要去应府,问能否顺一段路。 本来的话,他们不是一般人,为保安全是不能混进陌生饶,但谁让这道士了朱允熥的不好呢。 东宫出来的护卫劝了大半,无论是朱允炆还是建文三傻,没有一个听从的。 实在无奈,只能随校 为保夜长梦多,东宫护卫一直主导着在急行军,那道士只跟随其中,倒也没有啥过分之语。 唯一变聊只有一点,刚开始的时候这道士在闲暇的时候,会坐在他们中间,和朱允炆包括建文三傻在内,一块高谈阔论。 到了后来,在谈的时候便避着人了。 不仅如此,连建文三傻都不要了。 护卫们几次提醒,朱允炆不为所动。 实在劝不动,只能多加注意了。 几时间下来,只悄悄的不知些啥,那道士倒一直安分守己,并没有啥惹人怀疑的举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