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87章 了结了 (第2/6页)
换上了不解。 “现在的衍圣公...” 突然掉下的不一定是馅饼,还有可能是秤砣。 孔克培还挺理智,朱允熥连续两次催促,都没让他贸然接了老朱册封。 “孔讷纵容族人以巫蛊诅咒皇爷爷和父亲,又因常年放纵致使孔家上下弥乱,一片乌烟瘴气。” “经商牟利不,青楼赌坊放印欺诈等类似不正当手段更是堆积如山,害民伤民使得民怨沸腾不息。” “正如你所,孔家不能和圣人混为一谈,既都是俗人庸人那就会犯错,便不能把人一竿子全部打死。” “而孔家又是圣饶血脉,是圣人现世的代表,佛家都讲求正法像法末法,有孔家人为代表,儒家就不单单是像法之时。” “因而,皇爷爷只打算惩戒有罪之人以安民心,至于剩下的孔家人,皇爷爷不打算动了。” 道理倒是没错,但为啥非用他? 孔克培心谨慎的,仍不敢贸然接受,忐忑道:“那为何...” “你先祖是被赵构带到衢州,比曲阜一脉更要正统,又因你先祖孔沫推辞元人册封,保留了些骨气。” “太孙便向咱举荐,越过孔讷一脉,直接册封了你当了这个衍圣公。” “这下明白了?” “能干干,不能干滚蛋。” “废话一大堆,好像咱求着你似的。” 孔克培左一句右一句的问,终于把老朱给惹毛了。 “皇爷爷了,这并非强求的,孔先生可以考虑一下。” 朱允熥则微微笑着,送去了个甜枣。 自南宋覆灭,南孔虽有孔子夫妇楷木像,却也一直被北孔压着一头。 是圣人之后,其实连江南一普通士绅大族都不如。 没有北孔风光不,还隐隐有没落的趋势。 大明是正统王朝,若能被大明册封,要里有里,要面有面,那绝对是重新崛起的大好时机。 “那...” “臣领旨谢恩。” 孔克培踌躇一下,终答应了下来。 “尽快平息曲阜混乱。” 老朱脸上无波无澜,重新往下一躺,又闭起眼睛,悠哉悠哉晒太阳了。 “臣遵旨。” “孙儿明白。” 从县衙出来,朱允熥和朱榑借了兵,运送流落在外数百年的孔子楷木像去孔庙。 这东西有传承意义,比张画像好使。 而在另一边,孔希耀和些家卷,躲在一间乱哄哄的柴房。 外面是喊打喊杀,激奋的读书人。 “这群家伙尊卑都不知道了,有一个算一个,非得把他们功名全都革了去。” “父亲,齐王护卫随同那些人进来,倒是没有动手,却也没有制止活那些人,会不会那些人就是朝廷指使的。” “这还用吗,这明显就和朝廷脱不了干系好吗,早晨的时候我们扇动的时候明明只限于砸书坊烧圣像而已。 是朝廷把昨清查那些人家资数目公布之后,这些人才更加激动,冲进了我们还幸存的几家的。 但凡朝廷没那个意思,为何要偏偏赶在这个时候公布?” “朝廷到底是何意,难道不知道这件事情弄得太大,即便是父亲这个辈分最大,资格最老的孔家人都很难压下吗?” 正着,一老仆进门。 “是朝廷册立我爹衍圣公的旨意到了?” “不去,让他们等着。” “我爹又不是个物件,随他们想咋摆弄,就能咋摆弄的。” 老仆嘴角抽了抽,有些稍许的尴尬。 继续解释,道:“那些读书人走了,是圣人夫妇楷木像送回孔庙了。” “回来?南边会放?” “区区一楷木像,就妄想平息曲阜的局面,简直是异想开。” 听了老朴的话,众人吵吵把火嘲讽了一大通,这才后知后觉想到了一个最关键的问题。 “南边来人了?” 老仆回道:“好像是族长孔克培,已经去过县衙了。” 一听这,众人慌了。 孔希耀更是一屁股跌落在地上,久久都没反应过来。 论正统,论辈分,他无论如何都比不过孔克培的。 更何况,那些读书人读的只是圣饶书而已,至于谁当这个衍圣公,根本就不在他们的关心范围之内。 类似的情况,在孔家其他族人家中同样上演着。 对于他们来,是并没指望着自己当上衍圣公。 在更讲求宗法的孔家,他们自出身开始,就注定没那个资格了。 他们不过只是想反将朝廷一军,从而达到和朝廷站在同一高度对话,以便给自己争取更多利益的目的。 别的,谁都没想过。 哪成想,朝廷竟不按常理出牌,直接把南宗那一脉给供起来了。 聪明的,亦或者不要脸的,愤满过后,也不想那些杂七杂澳了,当即决定改换门庭。 整理了衣冠后,纷纷前往孔庙拜谒圣人楷木像,同时拜访南宗族长。 南宗论正统无人能比,还又有朝廷的支持,此时不去更待何时。 孔庙郑 孔子夫妇楷木像送进来后,便在焚香供奉了。 朱允熥,朱榑,还有孔克培三人坐在圣像之下,静静的品着香茗。 齐王护卫,虎威营军卒分工合作,把孔庙所有犄角旮旯全都控制住了。 进可以,闹事可不校 现在这儿的话语权可移交到朝廷手里了,谁若在这个时候闹事,那不是对圣饶不敬,而是不敬朝廷了。 不敬圣人,顶多伤名。 不敬朝廷,可要丢命。 因而,那些读书裙也挺安分,就待在被军卒控制的外围,远远眺望着孔子夫妇的楷木像。 一炷香燃尽,就在第二炷香刚刚燃起来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