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家祖朱重八_第309章 朱允熥的意见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09章 朱允熥的意见 (第6/6页)

,在他们看来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以朱允熥的身份实在不该做这么冒险的事情。

    在大部分看来,沔县可以丢了,但朱允熥作为储君不能有丝毫危险。

    朱允熥不管不顾死守沔县,这根本就不是英勇之举,而是对社稷的不负责任,往大了那是不忠不孝。

    非但不能奖赏,还要被弹劾的。

    只不过,有老朱的高压在,这不过都只是他们想想而已。

    老朱非要表彰孙子,他们实在没必要为了这么点事情引火烧身,给自己找麻烦。

    文武大臣们咋想的,朱允熥管不着。

    他只想认识一下写这圣旨的人,区区数百字引经据典遣词优美,把他夸的花烂坠的,好像他是下第一神勇之人,纵观几千年历史首屈一指的好圣孙了。

    他自认为他不是个脸薄之人,但听着这圣旨他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一炷香后,圣旨宣完。

    除了圣旨的口头表彰外,还赏赐了些绫罗绸缎之类的。

    之前赏赐的时候,宝钞会像烂纸一样的给人,自从朱允熥了滥印宝钞会造成的巨大危害后,之后再有赏赐就很少再用宝钞了。

    即便是金银赏的都很少,在宝钞不能滥印的情况下,国库会越来越捉襟见肘,能省肯定是要省一些的。

    其实,不管是朱允熥还是耿炳文亦或者是郭英,对绫罗绸缎之类的东西都不是很热衷,他们要的不过是赏赐之下所带来的名声而已。

    魏良仁宣了旨后,由内伺把东西抬上令。

    下朝之后,会有专人门再帮忙送回到各自的府中的。

    再之后,老朱这才开口。

    “太孙提议以殿阁大学士组建内阁,参赞机务处理奏章,诸位对此有啥看法都都吧。”

    参赞机务处理奏章,这之前都是丞相的活儿。

    在老朱有谁提复设丞相就杀谁的先例之下,谁还敢再在类似的相关问题上发表意见。

    万一是钓鱼执法咋办?

    老朱话落良久,不管文臣还是武将,没一个主动站出来的。

    老朱直勾勾的眼神在那些文武大臣中扫来扫去,更让那些人心惊胆寒不敢贸然开口话了。

    气氛僵持了老半晌,最后还是朱标开了口,道:“诸位只管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朝堂议事不谈对错只纳最合理之言。”

    有了这,文武才松了口气。

    相交于老朱,朱标厚道多了。

    有朱标的这保证,哪怕他们真惹老朱不高兴了,朱标也足可以保证他们安全无恙的。

    朱标话刚落,有人出头了。

    吏部尚书梁焕率先出言,道:“臣赞成太孙提议,奏章均集于陛下一人身上,于陛下负担实在太重了。”

    内阁要真设立了,将来那就是等同于丞相的另一种存在形式。

    为官之人最高的宏伟目标不就是拜相了。

    之前这一阶梯被老朱堵着,现在老朱好不容易松了口,又哪会那么轻易放弃,肯定是得牢牢抓住的。

    而且谁若抢得先机,谁就有可能拜入内阁,坐上那梦寐以求的位置。

    即便胡惟庸最后一任丞相的下场实在惨了些,但仍阻碍不了那些人对这一位置的趋之若鹜。

    梁焕之前碰到和武将争利的时候不愿出头,在碰到某私利之际如此迫不及待的嘴脸,让其他文臣很是鄙视。

    只不过,这蛋糕实在太诱人了,心中鄙夷梁焕的同时,嘴上却仍还是像梁焕那样把朱允熥的内阁的提议大肆褒奖。

    “陛下,内阁设立也能让朝政更加顺畅的运行,有很强的可cao作性。”

    这话的,是兵部尚书茹瑺。

    自丞相裁撤之后,所有的朝政全都系于老朱一人之手,哪怕老朱再咋勤政。

    但毕竟一饶精力有限,很多时候也会分身乏术,很难保证每项政务都能高效执校

    “食君之禄当为君分忧,内阁设立之后也能够让朝臣们帮陛下分担压力。”

    都察院左都御史吴斌不甘落后,很快便也站了出来。

    啥是分担压力,分权怕才是真的

    。

    有了前面的领头之人,六部的侍郎,六科的给事中,都察院的御史也都纷纷站出来。

    不出一盏茶功夫,这些人便在对内阁的大肆褒奖之中达成了统一意见。

    武将们看着文臣们眉飞色舞的褒奖,过了良久都没人话。

    他们还是有自知之明的,不管内阁将来是否能等同于丞相,以他们自身的能力肯定是不足以进入内阁的。

    不管有没有内阁,对他们都没啥影响,既然都拿不到好处,他们又何必帮那些文人做嫁衣。

    最关键的是,这意见还是朱允熥提出来的,他们保持沉默就可以了,没必要去拆朱允熥的台。

    听着那些文臣把内阁夸的花乱坠的溢美之词,老朱本来黑的脸色更黑了,眼神意味不明的瞥到武将的身上。

    为首的蓝玉被老朱的眼神盯的有些发毛,他虽不是一点儿政治头脑都没有,但并没有没那些文臣多。

    他实在想不明白,老朱的用意到底是啥了。

    按理来,朱允熥这意见是先与老朱交流过的,老朱若是不同意的话当场就否决了,不会再拿到朝堂上。

    可若是同意的话,有那些文臣就够了,没必要非得让他们再附和的。

    就他们和朱允熥那关系,应该没必要非得多此一举,再在这个问题上附和朱允熥一遍的。

    “蓝玉,你啥意见?”

    蓝玉迟迟不开口,老朱主动话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