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家祖朱重八_第310章 老朱的自信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10章 老朱的自信 (第5/6页)

' class='gcontent2'>

    “让他们时刻记着他们的军饷是朝廷给的,他们要做的是效忠于大明,而不是效忠某一个主官。”

    “这样军队的凝聚力不会涣散,同时永远不会出现某一卫所的军卒成为某一个人私兵。”

    事实证明,政治*员对于一支军队所发挥的作用还是很大的。

    “你不就是怕等咱死之后,你掌控不了军队吗?”

    听罢,老朱白了朱允熥一眼,没好气吐槽了句。

    人都老朱猜忌重,但那都是对别人,至少朱标和他就没有过猜忌。

    但凡老朱对他有一丁点猜忌,他都绝对不敢在老朱面前这些犯忌讳的话。

    “孙儿不是意思。”

    朱允熥辩解了句,比老朱还牛气。

    “孙儿有信心管控。”

    “孙儿是怕后世不争气。”

    朱允熥越越离谱,老朱也不和他计较。

    “你的有理。”

    “打仗行军之际,主官也会歇息途中深入军卒当中,对他们本身的困难予以一对一的解决。”

    “虽不能把所有军卒的困难都解决了,但这样的方法对凝聚军心还是很有好处的。”

    “你的那个就是专门培养这类人,时刻关注下面军卒的想法,一旦有军心不稳的迹象提早给出解决的办法。”

    “对吧?”

    老朱按朱允熥法,剖析出了其中的深层次意思。

    “对!”

    朱允熥点头称是,应承了老朱。

    “这样的话,确实值得一试。”

    “那就从你军校培养吧。”

    “你打算如何施行?”

    老朱既然能够同意,想必已经有了想法。

    朱允熥不敢托大,想了片刻之后。

    这才,认真回道:“军卒的思想建设会影响士气,从而涉及军队的战斗力,同样也影响一支军队品行修养,从思想上杜绝贪墨的发生。”

    “因而,这样的人不能没有,一旦安排了那就必须得各方面足够优秀。”

    “其一,打铁还需自身硬,既然是要教育军卒思想的,首先得自身品行过关,能以自身给军卒起到表率作用。”

    “其二,需要有细腻的心思,缜密的思维,以及良好的口才。”

    “既能从微末事当中发现军卒的所思所想,还能剖析出产生这些所思所想的原因,最后还要开导军卒从错误的所思所想中走出来。”

    具体分析之后,不用老朱多问。

    很快,又道:“这样的人虽不好选择,但孙儿以为还是要从军卒中选,绝度不能让文臣染指。”

    “官绅一家,一旦让那些文臣染指了军队,政令出京会更难,就连君主都迟早被他们给架空。”

    对于于那些士绅,老朱一直防备很甚,要不也不可能那么大力度打击商贾。

    朱允熥的这番分析,和老朱的不谋而合。

    听罢后,老朱抿了口茶。

    放下茶杯后,又道:“你军校不是招收新学员了,那就顺便遴选出一些来。”

    得到老朱同意,朱允熥很高兴。

    “谢皇爷爷。”

    站在穿越者的角度,他所认为对的东西,处于这个时代的人,因受时代的局限性,很难把眼光和穿越者等同。

    幸阅是,他碰到了老朱。

    老朱作为古人,同样会受时代的影响。

    但难能可贵的是老朱足够信任他,即便有时候在一些问题上看的不够长远,达不到和他同等的眼界。

    却仍会给他尝试的机会,让他先摸索着慢慢试着来。

    有了尝试的机会,到底是否值得施行,在时间的验证之下自然就会得出该有的答桉来。

    有了这,朱允熥畅快不少,就连批阅奏章的速度都不知不觉变快了。

    之后的几,老朱下旨筛选了年龄在二十岁上三十岁以下的军户一千人即刻启程进入军校培训。

    朱允熥则抽了时间,和军校的教官敲定一批新的课程,有兵法也有拳脚,用以训练即将毕业的那批学员。

    其实,学海无涯。

    军校安排的那些课程,那都是为了节省时间挑选了些主要的。

    再往里面添加一些进去,毫不夸张的,就是十年八年都学不完。

    而与此同时,卫所中有些人也开始派人拜访在京的那些勋戚了。

    一向高调的蓝玉,最近这段时间都不出门了,更别会求上来的那些人了。

    至于其他人更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下面卫所的那些人不管谁拜访过来一律不见。

    朱允熥跟着老朱批奏章,方成洋汇报过来这些消息的时候,也不会避着朱标和朱允熥。

    朱允熥嘴上话不多,心中对老朱那可是越来越佩服了。

    再之后,一个多月的时间,朱允熥大部分时间都留在乾清宫批阅奏章,剩余出来的时间会抄抄《皇明祖训》。

    除此之外,还会抽出时间过问一下军校的事情,以及内阁自荐举荐的进程。

    朱允熥精力有限,组建内阁是个颇为硕大的工程,以一人之力很难担负的起来。

    因而,便调了黄观夏元吉两人主导,另外还有以新式科举入誓,且又在京中为官的职大学生。

    黄观和夏元吉还需负责电业所的事情,内阁的事务他们只是把握一下方向,真正负责cao作的还是职大的学生。

    这些人会把每举荐自荐上来的人做成图表呈交给朱允熥。

    籍贯是哪儿,年龄多大了,学历又是啥,都有啥特长,举荐人是谁。

    清清楚楚,一目了然。

    附带了文章的,还会把各自的文章编号夹于图表的后面。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