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19章 老朱的决定 (第1/4页)
次日,早朝。 众臣行礼后,老朱便和颜悦色问道:“诸位以为咱大孙可否当得太孙,做咱大明的三代皇帝?” 文武群臣被困于宫中近半个月,本以为出去后街上会是一团乱麻。 谁知,井井有条较之前更甚。 听闻家里人述了朱允熥的一些处置事宜,以及城中百姓对朱允熥的评价,他们不得不承认朱允熥的能力的确出众。 相比较于这些,只是修个书的朱允炆确实有些不够看。 公心而论,朱允熥的确比朱允炆更适合做这个太孙。 至于石碑谶语嘛。 懂得都懂。 先不人为因素有多高,光是谶语本身就有多种解释。 明亡于三。 这个三不见得非得是朱允熥。 没必要被一句可能性微乎其微的谶语吓破胆,而弃朱允熥这个合格储君不用。 “在这次*的处置上,太孙果敢迅捷反应灵敏,没让一个百姓因此死亡,又攻克了千百年来人人谈之色变的疾*。” “太孙有能力有本事,且又装有黎庶万民,臣以为太孙完全当得起这个太孙,更当得起第三代君王。” 率先话的是内阁首辅黄淮。 内阁参赞机务处理奏章,做的就是老朱秘书的活儿。 身为高级秘书,当然是老朱指哪他们就打哪儿的。 更何况,内阁刚刚初创正需要狂刷存在感,来体现自身的存在价值。 尤像这种事件本身没啥问题,全体文武又不得不支持的。 既不会让他们有谄媚邀功的嫌疑,又可以以此博得老朱的好感,绝对是两全其美的好机会。 “臣附议。” “自*发生以来,太孙切实解决每一个百姓的实际问题,赢得城中百姓的高度赞赏。” “臣以为太孙之仁心,是完全当得起三代皇帝的。” 这次话的是杨士奇。 之后,胡广杨荣的等内阁其他成员,也都纷纷表了态。 引用的无不都是朱允熥统筹全局,保证应府在静末不出乱子的同时,还能把死亡率的零度线牢牢守住的能力。 以及朱允熥切实解决百姓的难题,号召百姓自愿听从朝廷安排,与朝廷众志成城共渡难关的仁心仁德。 【稳定运行多年的app,媲美老版追书神器,老书虫都在用的换源app,】 至于朱允熥身临一线指挥,这明显不在那些文臣所认可的范围内。 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在他们看来,以朱允熥身份是不应以身犯险的。 “解缙,你以为呢?” 在内阁处任长流还有贺仕聪被锦衣卫羁押之人连番表态之后,老朱又专门问向了解缙, 其实,黄淮是内阁首辅,只要他了话基本就能代表内阁了。 而在内阁其他成员都表态后,就更不需要单独询问解缙了。 之所以要问,不过还是因解缙脾气特殊,老朱想要让朱允熥得到解缙这样看谁不顺眼就喷谁之饶支持罢了。 “臣并不否认黄首辅等人所言,也不否认太孙的确是第三代最合适的皇帝人选。” “但臣以为,太孙还尚有缺点需要改进,这次*发生之后,太孙不经陛下同意,便差遣亲卫控制奉殿。” “虽然情有可原,但不能否认此乃为无君无祖的忤逆之举,为太孙将来成长所虑,请陛下不要把此和太孙功劳混为一谈,对太孙予以适当的训戒。” 听了这,老朱脸色变了。 他要想训戒朱允熥啥时候不能,干嘛偏偏要让解缙来。 “你留在内阁屈才了。” “咱看你该去都察院。” 解缙脾气执拗喜欢真话,但脑子又没绣了,当然听出老朱这是挤兑。 “臣食君之禄当为陛下分忧,虽非言官然有不平之事也该指出,此才可方为忠孝。” 老朱嘴角微动,懒得和他多辩。 像解缙这样的,哪能辩得明白。 “六部呢?” 老朱转头问向六部。 六部协领十三省三司,在朝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既然要问肯定得拿到他们的态度。 吏部尚书梁焕现在还在诏狱,顺位排列就该轮到户部了。 六部经过这几次浩荡,郁新现在算是看明白了,他这官要想当的长久只能顺着老朱来。 最关键的是因朱允熥的关系,他户部的开资近年来少了很多,这么多浩大的工程,财政结余非但没减少还有所上涨。 顺着老朱支持朱允熥,也是为他的分内职责所虑。 “太孙能力出众,臣以为太孙当得起第三代皇帝。” 郁新简简单单一句概括全部。 “臣附议。” “太孙的确当得起三代皇帝。” 这是礼部尚书门客新。 “臣附议...解学士的。” “太孙对这次*情的处置无可挑剔,可为史无前例的范本,但太孙差亲卫控制奉殿,这的确乃藐视君祖的不孝之举。” “虽情有可原,但错就是错了,这两者并不能混为一谈。” “臣以为解学士的没错,为太孙的成长所虑需施以惩戒,这也是在维护朝廷纲常规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