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23章 无线电报 (第2/4页)
率先打听的就是茹瑺那些尚书们,以他们各自身家罢了官就不见得使用不了,但绝不可能是第一批使用的了。 “既然已经成型,那即刻开始吧。” “想好怎么开展了吗?” 朱允熥领着黄观和夏元吉一边往里走,一边随口问了句。 他们两想法要是可行,那他就不发表意见了。 两人劳心劳力干了这么久,总得给他们个做主的机会。 “殿下过电力是民生大业,臣以为在普及的时候无论庶民还是士绅均一视同仁,只要愿意引电入户者,电业所应以地段逐步开展,不应以住户身份厚此薄彼。” 这次,夏元吉先开口。 相较于黄观,夏元吉文人习气更重些。 在夏元吉之后,黄观这才补充道:“埋杆架线本就需从发电站往城里依次延升,以目前的速度至少半年就能彻底在城里普及。” “即便跳开庶民百姓,士绅商贾那里也赚不来多少,不如直接不分身份普及,这样对当前的民心也有好处。” 因*的事情,自应府开始,整个大明的民心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的确没必要为了些许钱,破坏当下的这种大好氛围。 “你们的对,就按你们的办。” “孤会吩咐徐行全,加大蒸汽的纺织,现在朝廷又要顾着*的种植,就要提升军卒的待遇,这些问题就由我们自己解决吧。” 对黄观和夏元吉两饶建议,朱允熥明确清晰表示了赞同。 到这儿,黄观微微一笑道:“听徐东家,蒸汽纺纱机纺出来的纱无论质地还是品相都远甚于手工纺织,一经开销当就会被一抢而空。” “在富明实业的冲击之下,江南的那些手工作坊叫苦连,很多人不得不关门歇业。” 这事儿表面看是好,但实则却是火山喷前的冰雪融化。 一旦产出的这些东西大明消化不了,与之相关的不少行业可就要面临崩盘了。 到时候,士绅商贾破产只是其次,种桑养蚕的,纺织的全都得失业。 因而,尽快解决目前这些问题,然后把重心放于纺织业上很有必要。 黄观和夏元吉并不擅长于这些方面,朱允熥也就没和他们多。 只问,道:“无线电报机成了?” 到擅长的,黄观欣喜点头,应道:“成了,有干电池和手摇发电机两种方式提供电源。” “殿下,这东西绝对是史无前例的,有了这就连八百里加急都派不上用场了,任何军情眨眼就能到达,再不用怕被耽误了。” 有线电报出来时,黄观就已惊奇过一次了。 不过,这东西在朱允熥看来是习以为常,对于黄观这种第一次接触的人,再咋惊奇都算可理解范围之内。 “电的作用比你想象中的要大,你我这辈子恐也不可能全部见识到,慢慢地来吧。” 他能在这么短时间内,把这些横跨数百年时间的东西弄出来就已经很不错了。 不他所生活的后世,相较于瀚海的时空长河不过只是沧海一粟,之后的科技顶峰到底在哪,他根本没办法预料。 就是单只到他所生活的后世的那个高度,他穷极一生恐都难以企及的。 他唯一所能做的,只能循序渐进先把他所能弄的弄出来了。 须臾后,三人站在了无线电报机前。 干电池已经装上,旁边还有手摇发电机。 两个电报员行礼后,分别坐于电报机前。 “尝试发一下。” 听了朱允熥的吩咐,其中一人主动开始发包。 滴滴答答的同时,另一人带着耳麦在纸上落笔。 片刻后,滴答声停止。 负责接收之人,找出密码本翻找。 几分钟后,呈上最后结果。 “无线发报机。” 朱允熥瞥了眼,递给了发报之人。 “对吗?” “对。” 有了有线电报的经验,只要能把无线电报的经验搞清楚,倒不用担心内容出错。 “黄侍郎,你带人进宫一趟。” 老朱对这东西早就迫不及待了,既然已经弄成了,势必是要拿与老朱分享的。 “喏。” 黄观知道朱允熥意思,随便招呼了其中一个电报员,道:“你随在下去。” 两人水平差不多,谁去都一样。 另一边,乾清宫。 内阁设立之后,老朱轻松了很多,再不用像之前那样整都在处理奏章中度过了。 在下了早朝后,除了处理些重大朝政外,剩余的时间也能寻把躺椅,躺在那儿悠哉自得的喝杯茶了。 “那子就是欠揍,送个蓝玉又不是跟着走了,用得着这么长时间吗?” 朱允熥迟迟不回,老朱忍不住吐槽。 “允熥不在,是有些孤寂喔。” 当着朱允熥的面,朱标会坚定不移站在老朱这边。 朱允熥不在,朱标又会为他话。 老朱一时不察,正要开口附和,话到嘴边才想到朱标话外之音。 “子,你老子都敢揶揄?” “咱看咱就是太惯着你了,就该从开始就对你棍棒伺候。” 老朱嘴里威胁着,脸上还挂着笑。 就是再重来一次,老朱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