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30章 说不通啊 (第1/4页)
“你呢?” “你要不去查?” 老朱靠在椅背上,双手交叉着问。 蓝玉是不服气,但他又不傻。 他若是真敢答应,少不了就得被同那些贪墨的卫所主官一块处置了。 “臣也不校” “臣领兵打仗可以,弄不来这东西,上位还是让别人去吧。” 蓝玉虽落于最后,但还是妥协了。 他在军中是有些名气不假,但比起老朱来那可还差得远,以他的实力根本没办法和老朱硬刚。 除了妥协,再无后路。 “嗯。” “去吧。” 老朱惜字如金,压根不多。 “臣告退。” 蓝玉悄悄瞥了眼老朱,乖乖退了出去。 搞定这些勋戚后,老朱招呼了五军都察院都御史杨加才。 此人是卫所送到军校进修的。 在卫所时就已经是个千户了,被老朱选中领了五军都察院。 事实证明,他干的还挺不错。 因得益于卫所出身,更了解卫所的情况。 不过短短数月时间,各卫所存在的那些问题,在和锦衣卫的合作中便查了个仔细。 “陛下。” 杨加才进了乾清宫,拜下和老朱见礼。 他不过是一千户而已,千户升指挥使佥事等有着无法跨越的鸿沟。 不现在用兵少,难有再立战功的机会。 即便是有,想要再进一步都难于登。 现在得老朱赏识领了五军都察院,那可相当于一飞冲了。 心中自然盼望干出一番功绩,好向老朱证明他的自身能力。 “知道咋做吧?” 网织好了,只等收了。 “臣明白。” 杨加才点头,应下了老朱。 织网他前全程都有参与,如何收网当然也就门清。 “锦衣卫会从旁协助,尽快把卫所的问题给咱查清楚。” 杨加才所领的五军都察院,除了从军校选了些外,剩下的都是良家子弟。 总共配额大概三千人左右,军户出身的大概不足一百人。 所以,完全不用担心袒护某个卫所。 更何况,还有锦衣卫在。 是相互配合,实则相互监督。 总之一句话,老朱在惩治卫所的问题上是花了大力气的,誓要肃清卫所的所有弊病。 “臣遵旨。” 杨加才跃跃欲试,早就迫不及待了。 而就在杨加才行动不久,老朱便给已经分藩的诸王发去了敕令。 严令自行清查护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意思很简单,给他们个自省机会。 若他们自行清查改正了可以既往不咎,若让五军都察院查出来,那就要公事公办了。 北平。 朱棣前脚才刚收到朱允熥的书信,老朱的敕令后脚便到了。 书信,敕令还有电台摆在桌上。 朱棣大马金刀的坐于主位,旁边则是一脑袋铮亮的黑衣僧人。 这僧人发号道衍,于洪武十五年跟随朱棣至北平为马皇后诵经祈福至今。 气氛短暂沉闷后,道衍停下拨动念珠,问道:“殿下因何担忧?” 朱棣把桌上的书信和敕令推了推。 “大师不觉这太巧合了?” 道衍面色一变,有了些笑意。 “堂堂燕王殿下竟因封书信就慌了神,这要传出去岂不让外人耻笑。” 朱棣脸上一窘,倒还挺谦逊。 “请大师指教。” 道衍起身站起后,重新拿起两封信。 看了看后,把朱允熥的信递上。 “殿下先看这封。” “主旨在哪?” “电报和马和。” “殿下这位侄子,是想用电报借马和。” “松江有百姓因安置退役军卒闹事可是殿下这位侄子亲自去处理的,最后不是以给了顾家纺织的机器才得以解决。” 松江官员因安置退役军卒不利被处置不仅官方邸报有,就连民间的报纸也都写了。 “殿下不妨想想您这侄子为何要和顾家妥协?” 在道衍的引导下,朱棣很快想到。 “开海?” 马和父祖曾跋山涉水朝觐麦加,马和从就有航海的志向。 朱允熥借用马和是为了开海,那和老朱的敕令自然也就不存在啥关联了。 对朱棣的回答,道衍不置可否没再多。 想明白这,朱棣松了口气。 这也不怪他心。 生在帝王家,谁不是心翼翼的。 当然,除了他大哥。 他大哥即便是造反,他爹不但不会怪怨,还会笑呵呵把皇位相让。 而他永远比不上他大哥。 他大哥只要认为他有二心,他爹绝对二话不废了他的藩,立马把他贬成庶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