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36章 重开市舶司 (第4/4页)
> 要是下西洋再只是劳民伤财,那为何大明没就此分崩离析,反倒还成就了永乐盛世。 一些事情的真相,不是几句谎言就能掩盖的聊。 既然有利可图,那些文臣为何还要那么反对,究其原因之一,不就是不愿朝廷和他们争利而已。 现今在老朱的弹压之下,那些文官还都不敢露头的呢。 只有现在把市舶司走顺,将来才不会出现被文官集体反对的可能。 “提举的人选你有何想法?” 朱标放下手中资料,随之开口问了句。 “儿子虽不敢保证职大的学生一定正派,但至少要比那些文臣更强一些。” “只是,那些文官怕不会放过这一机会,他们不见得一开始就存了啥心思,这也是新旧士子间的争锋。” “大明的治理始终离不开那些文官,而且现在的职大正如日中,儿子以为得给那些文官喘口气的机会,这提举就从文官中选吧。” 打一杆子给一甜枣。 没多长时间,不仅搞垮了孔家,六部尚书都换了好几批。 打的已经够多了,也是该给个甜枣了。 “你让陈家收积压的货可完成?” 之后,朱标又问了句。 在之后的布局当中,朱允熥曾与朱标做过仔细交流。 “收了三百五十万两的,已到陈家的最后底线了。” 听了这数,一直没话的老朱比朱允熥当初吃惊多了。 “jianian商。” 老朱的嫌弃毫不掩饰的跃然于脸上。 对于这,朱允熥假装没听见。 老朱对贪官和商贾的痛恨,那是铭刻进骨子里的。 他要敢多,少不了也会受顿无妄之灾。 “招六部都察院内阁过来。” 老朱嫌弃归嫌弃,但也不会耽误正事。 没用多久,三衙门一行数人出现。 众人行礼后,老朱招呼起身。 “目前江南各地失业的工人很多,虽有富明实业帮忙过渡,但恐也扛不了多久,各位可有解决之法?” 早在之前,工人出现失业问题后,就有人提出适当放宽海禁,让那些货物流通出去,那些工人自然也就有活儿干了。 但,当时朱允熥不告而别,老朱正为此生着气。 朱允熥预料的事情发生,这人又提出了和朱允熥的意见,老朱对此大发雷霆。 幸好有朱标在。 提这意见的人才只被投到诏狱,没有被当场给卡察了。 现在老朱再问起,没人敢再话了,就连头铁弦都没有表示。 朱允熥回来有段时间了,也听老朱做的那些事情了,知道他们有啥顾虑。 见没人话,便主动道:“工人失业的主要缘由还是因海外的那些紧俏物积压而已,孤的意思是重开市舶司,先让这些货流通起来。” 这话一出,算是开了头。 众人悄悄瞅瞅老朱,见老朱没生气的意思,很快从中领悟到招他们过来的内涵。 吏部尚书翟善率先道:“臣以为可校” 其他人不甘落后,纷纷表态道:“臣附议。” 不一会儿的功夫,便拿出了统一意见。 朝廷大力缉查海禁,早翘首以盼朝廷能够松口了。 重开市舶司本就利大于弊,出于公心的不用多,出于私心的更不会多了。 “开市舶司容易,只是如何开,先开哪个,还是一块都开,这些都需仔细商议。” 在众人表态后,朱标很快询问。 朱允熥先于他们一步过来,想必早就就已经对这些方面给出意见了。 他们不奢求能和朱允熥的八九不离十,但至少不能到老朱避讳之处。 众人吱吱呀呀的,没人敢先。 最后,还是铁弦道:“解决工人失业问题设市舶司或许可缓解压力,但当初关闭市舶司的本质原因并没有解决。” “臣以为不妨先开一个,这样既有利于解决目前的难题,也更容易管理。” 铁弦这话一出,见老朱仍神色澹然。 其他人则见风使舵,很快和铁弦达成统一意见。 “臣以为铁尚书所言在理。” “臣也附议。” 又是呼啦啦一大片,达成了相同意见。 “市舶司的提举诸位可有人选?” 这次,是朱允熥问的。 对于这,众人这才来了精神。 职大对他们的冲击太大了,只有京中一处他们都得面临竞争。 现在,全国各地都有职大,将来会有更多职大学生进入朝堂。 用不了多久以职大模式入仕,怕就要取代他们这些读四书五经的。 六部都察院内阁平日或许会有些争斗,但在这个问题上那可是相当的默契。 都察院和内阁纷纷表态,吏部是专门为朝廷铨选人才的,对各方面人才都有所了解,理应吏部出面。 换句话,不管吏部选了谁他们都全力支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