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38章 丢了货 (第4/4页)
至少大部分是没有问题的。 而那些倭寇却能如履平地劫掠,这可绝不是因卫所军卒的无能,而是因这些倭寇的武装力量太强。 像那种到了海外都只敢抢落单船只的,又岂能有那个能力敢登岸劫掠。 到正题上,于广勇也不嫌方成洋抢了他的话,只是道:“殿下让卑下多注意安南,卑下也打听到了消息。” 在这个事情上,朱允熥给于广勇和方成洋两人都吩咐了。 方成洋估计也打听出了些消息,但这次却选择闭口不言,没多一个字。 只听于广勇继续,道:“外戚胡季牦掌了权,那老国王迟早得被弄死。” 对于安南的情况,朱允熥有些印象。 现在的安南正是权力交接的关键时候,他们本身越乱对大明越有好处。 现在的大明也没空多管,正好可以先让子弹飞一会儿。 “梁道明和陈祖义你们了解多少?” 旧港的地理位置本就关键,先解决了这里的问题也有利于将来郑和下西洋。 “三佛齐的汉人都是良家子弟出身,梁道明在那些汉人之中威望很甚,在三佛齐多领百姓躬耕农时。” “陈祖义则是因犯了桉跑出去的,他为人豪横,在做麻那者巫里大将的时候,就非常张狂跋扈。” “现在又做起海盗的勾当,更是心狠手辣的厉害,在海外诸国恶名昭着。” 于广勇脾气直来直去,但却也很讲义气。 之前方成洋让过他,他也让了方成洋。 “梁道明是哪儿的人?” “广东南海。” 该问的问清楚后,朱允熥道:“你们还要继续注意海外的动静,方指挥使你还得多辛苦,注意起外邦饶情况。” “朝廷开海,来大明的外邦人多了。” “他们来我大明就得遵守我大明的律法,不管是谁都不能违背我大明律法。” 安顿后这些后,朱允熥便回了宫。 被打劫了商贾全都等着朝廷的结论,有必要尽早拿出处理结果以安民心。 等朱允熥重新回到乾清宫的时候,老朱也已经吃完饭过来了。 “咋样?” 不等朱允熥行礼,朱标先于老朱问。 朱允熥把从方成洋还有于广勇那儿拿到的消息,先与老朱和朱标讲了一遍。 “旧港地理位置特殊,很适合做下西洋的补给地,但这样就需个治理的人,这个梁道明在当地威望很高,可以让他来做这事儿。” 远交近攻,也是种策略。 “具体呢?” 从宫外回来的路上,朱允熥就想好了这些。 对朱标的询问,朱允熥应答有度。 “梁道明当初是为了讨生活才出去的,想必他还惦念着家乡山水,家乡的饶。” “所谓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派个南海人以使节身份诏安,以锦衣卫的消息来看,他并不是个唯利是图之人。” “旧港于他手里只是处安身立命的根基,但若能用作下西洋的补给,会成为大明崛起的强大助力。” “让梁道明无条件助大明这一臂之力肯定不能只是念念口号,只要该奖赏的到位了,想必梁道明应能答应。” 老朱相信朱允熥的眼光,自然也就认可他的判断。 “那陈祖义呢?” 对于老朱的询问,朱允熥道:“现在大明的实力恐没你实力征讨,即便是号召各藩属国组建水师,不是否足够打赢,就是聚拢在一块恐都不太容易。” “唯一的办法,只能是暂时妥协了,等到郑和那边的船造出来,再行征讨之事吧。” “孙儿的意思是,可为出海的船分发令旗,昭告为我大明的商船,让西洋藩属诸国给予便利。” “有了明确的指示,那些再敢抢我大明商船的人,就是在昭告和我大明为敌了。” “同时,这也是让那些商贾们看出朝廷的诚意,提升他们对大明的自信和凝聚。” “当然,及早解决这些问题也是很有必要的,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大明宗主国的地位只能亮出拳头予以震慑。” 对于朱允熥的这些意见,老朱和朱标沉吟片刻之后,倒是谁都没有马上否认。 “旧港问题解决了,倭寇和疍民呢?” 早在几年前的时候,朱允熥就想解决倭寇的问题了,只是因时机不够成熟。 现在机会终于到来,朱允熥又岂能放过。 “倭寇善于学习达到精进自己的目的,自开始和我汉家接触开始,便表面奉我汉家为宗主,力量一旦强大便会向我们捅刀子。” “对于他们只能打,直到打服为止。” “而现在倭寇正好也是分裂的时候,对我大明最为有利了。” “我大明没目前海战优势还不太够,那我们就避其锋芒,别和他们在海上硬碰硬,可以去他们的老巢和他们掰掰腕子。” 老朱把倭国定为不征之国,不是怕了他们,只是因高皇帝远实在不好控制。 对朱允熥所提的去本土较量,明显有那么些不太支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