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家祖朱重八_第341章 孙儿去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41章 孙儿去 (第1/4页)

    次日,早朝。

    文武群臣行礼毕,魏良仁便扯着嗓子大喊,道:“倭国使者觐见。”

    随着一声交替一声传出奉殿,不过片刻的功夫,一个穿着僧衣和一个着倭国衣冠的人走了进来。

    “贫僧祖阿见过大明皇帝陛下。”

    “下臣肥富叩拜大明皇帝陛下。”

    祖阿双手合十,肥富屈膝跪拜。

    “免礼。”

    老朱微微抬手,两人双双起身。

    “汝王可安?”

    “安。”

    “谢陛下念。”

    双方问候之后,祖阿双手奉上手中国书,道:“准三后源道义上书大明皇帝陛下。”

    足利义满把南朝手里象征皇权的三件神器骗到北朝后统一了南北之后,便让位给了年仅9岁的儿子足利义持出家当和尚去了。

    源道义就是足利义满的法名。

    当然,出家归出家,大权还是在足利义满手上的。

    而准三后的意思是足利义满与皇后,皇太后,还有太皇太后同等地位,地位仅次于黄,有和大明同等对话的资格。

    反正老朱要的大明只是沿海的风平浪静,至于做主的是谁并不在他所关切的范围之内。

    “念!”

    得到老朱同意后,祖阿这才开始读。

    倭国开辟以来,无不通聘问于上邦,道义幸秉国钧,海内无虞,特遵往古之规法,而使肥富相副祖阿通好,献方物:

    金千两、马十匹、薄样千帖、扇百本、屏风三双、铠一领、铜丸一领、剑十腰、刀一柄、砚筥一合、同文台一个。

    道义诚惶诚恐,顿首顿首,谨言。

    言语真诚,姿态也低。

    自洪武元年开始,老朱就曾派遣使者和倭国进行交涉,钱没少花东西没少给,但一直都不甚顺利。

    想不到,这次大明带着申饬旨意过去,反倒换得了倭国纳贡称臣的国书。

    祖阿读诵了国书后,文武群臣交头接耳,老朱在众人中扫视了一圈,道:“倭国之礼咱知道了,翰林院协助礼部拟定复书回礼。”

    之后,朱标很快站出。

    “沿海倭寇猖獗,屡屡犯我商船百姓,望尔可以严查出海之人,从根源上杜绝我大明沿海的倭患。”

    “这是自然。”

    “将军自做征夷大将军以来一直没放弃缉拿私自出海的武士,将军承诺此后会加大缉拿力度,尽最大可能避免本国武士侵扰上国。”

    肥富给出模棱两可的承诺后,很快又道:“将军仰慕大明已久,听闻大明复开市舶司,乞请大明能与倭国打通贸易航路,倭国愿遵大明一切制度,以规定纳税报备。”

    足利义满费劲吧啦向大明纳税称臣,其主要原因无不就是想打通和大明的官方航路,同大明进行贸易罢了。

    对于这,朱允熥昨就曾和老朱还有朱标过。

    平等贸易之下,大明同样有利可图。

    既如此,不是不能应。

    只是,轻易得来的东西往往欠缺珍惜。

    哪怕老朱已有同意的打算,却仍没有轻易点头,只道:“赐源道义将军书画大家拓印本十卷。”

    见如此,肥富难掩失望。

    祖阿则双十合十,诵念佛号谢了旨意。

    随后,又道:“将军仰慕大明文化,曾与方使促膝彻夜长谈,殷勤迫切望大明能遣使再访倭国,以便能进一步交流学习。”

    航路的连接不是个一蹴而就的事情,通过不断的交流巩固双方友谊,是促进航路连接一个颇为有效的办法。

    不等老朱话,朱允熥便抢先一步,应道:“唐朝的时候,倭国就曾派遣唐使赴唐,时至今日倭国很多东西都还有汉家的影子。”

    “而我汉家向来包容乃大,古有百家争鸣争奇斗艳,今我汉家教化同样可以通谕海外各州,教化于海外万民。”

    “既然如此,孤可率团即日起赴倭交流,你们可提前做好准备。”

    这不是请缨了,而是直接决定。

    话落,群臣交头接耳更甚。

    更有人直接站出来阻止,道:“陛下...”

    祖阿肥富一对眼,赶紧行礼道谢。

    他们哪还能看不出来,这是朱允熥的私自决定。

    道了谢,就是定了。

    要是再反悔,就是损朱允熥脸面了。

    在大明,信义向来大于。

    老朱浑身散发着冷冽之气,凶巴巴的盯着朱允熥。

    昨朱允熥曾提过去倭国回访,借此机会把倭国的水搞混。

    他把利弊计划全都摆了出来,奈何老朱和朱标谁都不同意。

    今恰好赶上祖阿提出,他正好就先斩后奏了。

    朱允熥四处乱瞟着,哪敢和老朱对视。

    沉寂片刻后,老朱终于开口。

    “礼部定使团规模和日期。”

    朱允熥是当着文武群臣和倭国使节的面答应的,老朱若是撅回去,恐就有碍于朱允熥的威望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