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49章 人哪儿去了? (第2/4页)
/br> 被猜中心思的朱允熥,脸不红心不跳面不改色,没有一丁点儿的尴尬。 抬手摸着后脑勺,委屈巴巴地道:“四叔真冤枉侄儿了。” “侄儿啥时候坑过四叔,好几次在皇爷爷跟前,侄儿不都是主动担了起来,啥时候把锅甩给过四叔了。” 从倭国回来后,老朱指责他们报喜不报忧,故意隐藏纵火的苦rou计时,可是朱允熥以一己之力担过来的。 “那行,就算你子够意思。” “你要处理就赶紧去,本王和你一同过去没问题,但得提前好,你子要是把事情闹大,那所有的后果你自己承担吧。” 啥人嘛! 他拉着朱棣一同去,不就是想找个同他一起担责的吗,堂堂的明成祖永乐大帝,竟把当缩头乌龟的这么理直气壮。 “走吧!” 该的都了,不等朱允熥多,朱棣率先就走比朱允熥还紧迫。 等朱允熥和朱棣赶到午门跟前,人比之前朱棣离开时候的更多了。 除了外邦的使节,还有大明的商贾,外邦的商贾。 总之,各种奇装异服的人都快把午门前的广场挤满了。 瞅见这场面,朱棣感叹了声。 “这个陈祖义这是犯了众怒了啊,靠海吃饭的人能过来的怕都过来了吧。” 值守的那些侍卫不知具体情况,也不敢有啥过分的行动。 好在这些人还算规矩,只静静表示诉求等着朝廷的决断,并没有啥太过激的举动。 停顿片刻,朱允熥和朱棣叔侄二人一起出现在了这些人跟前。 才刚一出现,这些人连礼都顾不上行,随之便把两人围了个水泄不通。 你一言我一语乱七八糟了一大堆,至于都了些啥,一句都没有听清。 这些人情绪本就高涨,朱允熥语调和善尽量以安抚为主,劝道:“各位一个个慢慢,你们这么七嘴八舌的孤听不清楚。” “这样...” “殿下...” 众人稍稍停歇,但仍你追我赶。 了大半,一句都没听清。 朱允熥抬抬手,挑出一个道:“你来。” 这人无论面相还是穿着都是外邦饶打扮,的是虽是汉话但特别蹩脚。 “陈祖义抢了我们的货,殿下打算怎样处理?” 早在之前的时候,却有商贾状告行至旧港时被海盗劫掠的。 “大明致力于维护海路顺畅,为各友邦使团提供快捷便利的往来枢纽,对阻碍各国商贸文化交流的途径大明严厉谴责,并愿倾全国之力履行大明宗主国职责。” 果断出兵也是体现宗主国地位的一个绝佳的手段,一个连波海盗都制衡不聊宗主国,即便是你愿意砸钱海外诸国怕也不愿买账。 “那为何殿下还要把陈士良奉为上宾?” 这人汉话的不好,思路还挺清晰的。 他这问题一出,剩下那些人鸦雀无声,全都一眨不眨瞅着朱允熥,等着他拿一个满意的答复。 “陈士良是旧港使团之一,他所代表渤林邦国而来,渤林邦国向大明正常递交国书,大明又何来慢待渤林邦国一?” 这理由无可挑剔,谁都否认不了。 “那陈祖义抢我们船的事情怎么办?” 这个关键问题一抛出来,众人立马又开始沸腾了起来。 朱允熥的再有道理,但不能以牺牲他们的货为前提啊。 而且,这理由要往下深究,这不是明显在袒护陈祖义吗? 朱允熥瞅着躁动的众人不发一言,一直等到他们情绪平稳,吵吵把火的声音渐渐平息。 他这才又往下继续,道:“是孤表述不清,孤再重新一遍。” “是渤林邦国向大明递交的国书,大明的礼遇也是基于渤林邦国,孤再问你们一句,你们转告的是渤林邦国吗?” 陈祖义是渤林邦国的酋长,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吗? 众人面面相觑,最后还是大明的个商贾反应了过来,回道:“草民告陈祖义。” 随着这商贾出言,其他人究竟是否想明白了不知道,反正有样学样都纷纷附和起来。 “孤过了,大明有履行宗主国的担当,也会在这一方面坚守基本底线,诸位若有冤屈可以向鸿胪寺递交诉状。” “律法面前人人平等,凡事涉法理正义不分国界不分人群,有罪必惩有冤必伸。” “然簇为朝廷治理下之重地,尔等这么多人聚集于此,朝廷还如何正常办公?” 这么多人呢,哪能都听完。 更何况,要当场听了这些控述,那当时就得表态了。 当着这么多人,了就得做。 万一有些啥变故,那不就食言了吗? 再者了,即便是真的要向陈祖义出兵,那也不应在这种场合下,招摇过市大喊着我要去打你吧,这不是成心让人有所准备吗? 朱允熥一个反问,众人渐渐哑言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