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差点成了大汉国丈_第十一章 一波三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一章 一波三折 (第1/2页)

    进入温室殿时,李延年手中捧着一个小木匣。

    木匣呈打开的状态,里面装有三卷绳结处糊了封泥的简牍,方才进入温室殿之前,已经有期门武士检查过里面的物件,确认安全无误后才被允许带入。

    武帝也是一早就注意到了这个木匣,行过君臣之礼便径直问道:“李延年,你给朕带来了什么?”

    “回禀陛下,小臣所带乃是一个人的自荐奏疏。”

    李延年躬下身子小心翼翼的答话,心里依旧七上八下,小心脏怦怦跳个不停,“此人虽出身低微,但却诗才过人,又胸怀报效陛下之心,小臣心知陛下素来爱才惜才,因此斗胆为其呈上自荐奏疏,以供陛下选拔。”

    徐永私下将奏疏交给他的时候,上面就已经糊好了封泥,还钤上了刻有“窦太主园董偃”六字的私人印章。

    因此李延年直到现在也还不知道奏疏中的具体内容。

    不过这对他来说也未必是坏事,一旦出了什么岔子,至少封泥可以向武帝证明他的确不知道奏疏中的内容,把大部分责任都推出去。

    “哦?你说的这个人是谁?”

    武帝心中已经有了猜测,却又明知故问。

    “窦太主园董偃。”

    李延年答道。

    “呈上来吧。”

    武帝首肯。

    一旁的内侍连忙走上前去接过木匣,呈到武帝面前的案几上,又当着武帝的面检查过绳结处封泥之后,将其一一捏碎依着次序双手奉上。

    武帝缓缓打开阅览:

    “君者,天下臣民万物之主也,惟其为天下臣民万物之主,责任至重,凡民生利瘼一有所不闻,将一有所不得知而行,其任为不称……”

    看到此处,武帝的面色已迅速冷了下来。

    这奏疏的开场像极了那些个不知死活的所谓谏臣直臣,接下来就要利用民生利瘼反对他的许多政举了吧?

    呵呵。

    这些人终日只会夸夸而谈妄议政事,可说到底不过只是纸上谈兵罢了,极少有人能够拿出任何实际的解决方案。

    难道那些问题他心里没数么?

    难道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他不会用么?

    这些人哪里知道,治国便如逆流而上,不进则退,所有的政举都是跟着奈何在推,其中有许多都是他的无奈之举,而这些人非但不能切合实际、提出任何行之有效的举措,还终日在后面拉帮结派、摇旗掣肘、博取名望,简直该死!

    好在武帝不是嘉靖,没有看过海瑞的《治安疏》。

    否则他现在八成已经把这封奏疏掷在地上,怒吼一声“反啦”,然后直接命人前去将徐永抓起来腰斩示众了。

    因为前面这几句话,正是抄袭了《治安疏》的开篇。

    然而武帝与嘉靖不同,从来不会惯着什么人。

    据徐永所知,就连大儒董仲舒当初借灾异之事妄议朝政,都差点被武帝下令斩首,虽后来终因怜其才而赦免,但董仲舒可真是吓坏了,自此再也不敢上书谏言,老老实实在太学当起了一心教书讲经的五经博士。

    所以徐永虽然抄了《治安疏》的开篇,却绝对不敢给武帝写一篇真正的《治安疏》出来。

    “不妙啊……”

    立在堂下的李延年此刻也注意到武帝的面色变化,心中不由更加忐忑,这自荐奏疏不会真有什么问题吧?

    好在武帝并未多说什么,依旧耐着性子看了下去。

    想不到接下来的内容竟峰回路转,非但没有反对时局政事,反倒开始颂扬他这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