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七十七章 探班 (第2/2页)
摇曳的雏菊花,又或者是教师旁边蔓延的爬山虎。 魏来很擅长用画面中的一点小细节,去加深观众对电影背景和内容的代入感。 这种细腻的镜头语言,广受影评人的好评,认为魏来很会制造画面氛围。 这次拍《绣春刀》,也是如此。 魏来专门设计了很多镜头,用来隐喻和暗示大明朝廷的昏庸,王朝的腐朽,以及底层小人物的挣扎。 借用简单的光线变化,就能够将人物内心转变给表现出来。 魏来经过这么多年的电视剧、电影拍摄,也从一开始理论知识很丰富,但是上手还比较稚嫩的新人导演,进化成了一个算得上优秀的导演了。 事实上,从导演系科班出身的导演,如果能够一直都投资人愿意砸钱培养他们,他们也能够进步飞快。 只是这种近乎幻想的情况,很难发生的。 水平一般的导演,可能毕业后自己拍戏的机会,十年都等不到一次。 所以,只有天资横溢的导演,才有出头的机会。 魏来自己实际上也不是一个“天资横溢”的导演,他更多觉得自己是勤能补拙类型。
只是因为他拥有前世非常多优秀的剧本。 这些剧本补足了他“天资”的不足,可以让他游刃有余的去利用勤奋来提高自己的导演水平。 这才能一次又一次的送上叫好又叫座的影视作品! 现在的施以文,其实就是在复刻魏来走过的路。 他自身的摄影技术,是实打实的天才水平。 再经过魏来系统性的言传身教,学会了怎么做一个导演。 最后魏来给他提供的优秀电视剧剧本,补足了施以文在“创作”领域的天资不足。 如此培养下,施以文自然是一往无前的向着“优秀导演”的领域狂奔。 说实话,想要成为一个优秀导演,最难的地方就在于“创作能力”,这是一种后天永远没办法靠训练获得的能力。 完全只能看天赋,甚至还需要一些运气的加成。 其他的导演水平、摄影技术等等问题,都是可以靠着学习和砸资源去掌握和提高的。 导演水平不行,镜头语言稀烂,那只能说是导演自己基本功不到家。 但是创作能力不行,那就真的是没办法的事了。 而且圈内现在情况又艰难,很多新人导演,可能努力五年十年,也只能获得一次投资,一次机会来证明自己的创作能力。 成功了,那能进入导演圈,成为一个新晋导演。 一旦失败,那就没有第二次机会了,没有任何资本原意再拿钱来投资你的剧本,来相信你的创作能力。 所以,魏来如此下成本的投资施以文,支持他转型导演,施以文是无比感激和感动的! 他也十分知轻重,知道自己如果在正常情况下,不可能有人给他自编的剧本投资。 所以施以文一直都是倾力配合魏来,魏来给他什么剧本,他就拍什么剧本,也不挑,更不会拒绝。 这也是魏来最满意施以文的地方。 如此上道的施以文,魏来也愿意多支持支持他。 再拍几部电视剧锻炼锻炼后,如果施以文能拿出还算及格的原创剧本,魏来也愿意给他投资。 就算全赔了都没关系! 就冲着施以文勤勤恳恳的为未来影视工作室拍电视剧,这点支持力度也必须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