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二百五十八章 猛龙过江! (第1/2页)
“啪啪啪啪啪……” “好看!” “很酷的一部电影!” “说实话,难以置信这居然是华夏人拍的!” “也只有华夏人才能拍出这种电影了,我们的政府才不会花费这么多经历和金钱去这样救一个人呢!” 当《火星救援》的首映放映结束时,放映厅内的观众们,早就已经炸开了锅。 所有人都在激情的讨论着电影内展现出来的一切。 火星: 轨道半长轴1.524天文单位。 平均半径3389千米。 自转周期1.026地球日。 表面温度最低零下143摄氏度,最高35摄氏度。 大气压强约为地球的1%,相当于米的高空。 大气成分:二氧化碳>95%,氮气~3%,氩气~1.6%,以及少量的其他成分。 独自一人,在没有事先准备的情况下,如何在这样的环境里生存一年? 《火星救援》,给了所有人一个足够科学,又足够精彩的答桉。 太空题材的电影,很多时候并不需要设定百转千回的剧情,或者深刻崇高的内核。 因为太空本身,就是伟大与惊险并存的最佳背景。 电影最需要的,就是尽可能准确的展示任务过程中的各种细节。 但是,这个看似简单的要求对于大多数国家却是无法满足的。 因为想要拍好这样一部电影,背后需要强大的航天实力和足够开放的文化氛围作为支撑。 美国无疑是有这样的实力和文化支撑的。 过去经典的太空电影,无一不是美国大片! 从这个角度看,太空电影真的是综合国力的象征,“电影工业王冠上的明珠”。 庆幸的是,现在的华夏也有这样的硬实力支撑。 哪怕是不学无术,什么都不懂的美国人,现在也都知道,太空中有一个叫做“天宫”的华夏空间站运行着,是目前太空唯二的空间站之一。 虽然,在大多数美国人的印象中,美国的太空航天实力绝对是全球最强的。 但是,他们也认可,华夏人现在的航天水平也不赖。 至少地月轨道、地火轨道、地球近地轨道上,除了美国人的飞行器,只有华夏人的飞行器存在! 所以,这样一部发生在遥远火星上的“救援故事”,如果说不是美国人主导的,唯一能够让这些观众接受的,也就是电影的主角是华夏人了。 毕竟华夏人确实有这个实力。 总体来说,大部分原本拿着50美元报酬来凑数的观众,还是非常喜欢这部电影的。 魏来执导拍摄的这部电影,算的上是交上了一份不仅满意而且令人惊喜的答卷。 不用疑惑,作为美国的观众,他们确实有为“科幻电影”打分的实力,也是最有资格这么做的。 ...... “和经典传统的好来坞科幻大片相比,本片的太空镜头并没有太多出彩的地方。” “这种几乎没有任何炫技的拍摄手法,在我看来,很是符合本片的主旨:以纪录片般的准确性表现一次假想的太空营救。” “没错,本片中的细节,简直多到了”刻意炫耀“的程度,几乎可以作为一本”火星生存手册!” “电影中记录日期用的单位是sol,全称是martiansrday,火星太阳日:火星上太阳起落的平均间隔。等于24小时39分35.244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