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大佬燃爆全宇宙_第200章 何不潇洒走一回(10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00章 何不潇洒走一回(102) (第1/2页)

    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并且使用至今,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

    大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BJ),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BJ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主要水源为微山湖,大运河全长约1794公里。

    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春秋吴国为伐齐国而开凿邗沟,隋朝大幅度扩修并贯通至都城洛阳且连涿郡,元朝翻修时弃洛阳而取直至BJ。开凿到现在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2002年,大运河被纳入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2014年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

    2014年9月,京杭大运河通州—香河—武清段计划于2017年实现初步通航,2020年正式通航。

    2015年6月13日,立“京杭大运河北起点”标志碑,正式确立通州为京杭大运河北起点。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2019年10月,京杭大运河通州城市段11.4公里河道已正式实现旅游通航。2021年6月26日,京杭大运河BJ段通航,将创造多项新的历史。截至2022年4月28日,京杭大运河全线水流贯通。

    建设

    京杭大运河从公元前486年始凿,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而秦始皇在嘉兴境内开凿的一条重要河道,也奠定了以后的江南运河走向。据《越绝书》记载,秦始皇从嘉兴“治陵水道,到钱塘越地,通浙江”,运河及运河文化由此衍生。

    大运河开掘于春秋时期,完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漫长的岁月里,经历三次较大的兴修过程。最后一次的兴修完成才称作“京杭大运河”。

    春秋末期

    胥溪、胥浦是大运河最早成形的一段,是运河的萌芽时期,相传是以吴国大夫伍子胥之名命名。

    当时统治长江下游一带的吴国君主夫差,在吴国早已攻克楚国、越国之后,挡在他面前的只有齐国,夫差为了北伐齐国,争夺中原霸主地位,他调集民夫开挖自今扬州向东北,经射阳湖到淮安入淮河的运河(即今里运河),因途经邗城,故得名“邗沟”,全长170公里,把长江水引入淮河,成为大运河最早修建的一段,运河就是为水上运输而生的。

    至战国时代又先后开凿了大沟(从今HEN省原阳县北引黄河南下,注入今ZZ市以东的圃田泽)和鸿沟,从而把江、淮、河、济四水沟通起来。

    吴王此后在艾陵(今山东泰安)打败齐国。公元前482年,在黄池(今河南封丘西南)率精锐大会诸侯,与晋争霸,结果吴国被越国偷袭所灭。夫差虽然身死,但是他留下来的不仅有扬州的雏形,而且这些运河仍在使用。

    追随到隋唐时期

    “隋唐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在公元七世纪初隋炀帝统治后,迁都洛阳。

    为了控制江南广大地区,使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丰富物资运往洛阳,于大业元年(公元605年)下令开凿洛阳到江苏清江(今HA市)约1000公里长的“通济渠”,直接沟通黄河与淮河的交通,并改造邗沟和江南运河;大业四年(608年)开凿从洛阳经山东临清至河北涿郡(今BJ西南)长约1000公里的“永济渠”,连同公元584年开凿的广通渠,形成多枝形运河系统。再于公元610年开凿江苏镇江至浙江杭州(当时的对外贸易港)长约400公里的“江南运河”;同时对邗沟进行了改造。

    这样,洛阳与杭州之间全长1700多公里的河道,可以直通船舶。扬州是里运河的名邑,隋炀帝时在城内开凿运河,从此扬州成为南北交通枢纽,藉漕运之利,富甲江南,为中国最繁荣的地区之一。

    (1)广通渠,从长安至潼关东通黄河。以渭水为主要水源。

    (2)通济渠,从洛阳沟通黄、淮两大河流的水运。

    (3)山阳渎,北起淮水南岸的山阳(今江苏HA市淮安区),径直向南,到江都(今YZ市)西南接长江。

    (4)永济渠,在黄河以北。从洛阳对岸的沁河口向北,直通涿郡(今BJ市境)。

    元明清时期

    京杭大运河

    在十三世纪末元朝定都BJ后,为了使南北相连,不再绕道洛阳,必须开凿运河把粮食从南方运到北方。

    为此先后开凿了三段河道,把原来以洛阳为中心的隋代横向运河,修筑成以大都为中心,南下直达杭州的纵向大运河,元朝花了10年时间,先后开挖了“济州河”和“会通河”,把天津至江苏清江之间的天然河道和湖泊连接起来,清江以南接邗沟和江南运河,直达杭州。而BJ与天津之间,原有运河已废,又新修“通惠河”。这样,新的京杭大运河比绕道洛阳的隋唐大运河缩短了九百多公里。

    元代开凿的重点段一是山东境内泗水至卫河段,一是大都至通州段。至元(元世祖忽必烈年号)十八年(公元1281年)开济州河,从任城(JN市)至须城(东平县)安山,长75公里;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开会通河,从安山西南开渠。由寿张西北至临清,长125公里;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开通惠河,引京西昌平诸水入大都城,东出至通州入白河,长25公里。至元三十年(1293)元代大运河全线通航,漕船可由杭州直达大都,成为今京杭运河的前身。

    京杭大运河按地理位置分为七段:BJ到TZ区称通惠河,自昌平县白浮村神山泉经瓮山泊(今昆明湖)至积水潭、中南海,自文明门(今崇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