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就来支教,你让我当帝师_第25章 略懂皮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5章 略懂皮毛 (第3/3页)

后的气候,但是看短短几年内倒是不成问题,以他的推断来看,近几年内大明的灾年跟往常一样,并没有特别大的变化,像朱元璋口中所说冰厚数尺的情况更是不可能出现的。

    朱元璋登基之后,让百姓们都换上棉被。

    在此之前,许多百姓根本就没有御寒之物,若冰厚数尺,即便是棉被都不能够御寒。

    这一夜刘基都无法入眠,儿子好言相劝也没能让他回房休息。

    天微微亮时,他便从府中出发。

    他倒要看看,朱元璋口中的先生,究竟是何方神圣。

    这个朝代,他刘基说第二,便没有人敢认第一。

    “伯温来得可真是早啊,身子可好些了?”

    朱元璋出于关心问道。

    “托皇爷福,老臣的身子好上许多了。”

    咳咳。

    嘴巴上这么说着,但是身体还在剧烈的咳嗽。

    “等今儿从先生那回来之后,咱让御医给你瞧瞧。”

    刘基虽然年事已高,但对朱元璋来说,他还是大有用处的。

    “多谢皇爷。”

    朱元璋带着他来到宫门口时见到诸王皆在此。

    他这此人究竟有多大的本事能让大明的皇帝、太子,甚至是诸位王爷都亲自前去。

    “伯温,别愣着了,赶紧上来吧。”

    刘基的年事已高,再加上久病,朱元璋断然是不能够让他骑马,便给他安排了马车。

    诸王则是先行一步到了学堂。

    等刘基到的时候,诸王已经开始在学堂内高声朗读了。

    他早就听闻他们不在国子监读书了,没想到竟是在这乡野之地,学堂内甚是简陋。

    他们口中的先生不过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这样的人在刘基看来,不过就是一个毛头小子罢了,朱元璋一定是被蒙蔽了双眼,他定要揭穿这个年轻人!

    “今天我们就来学学我国的南北方农业差异。”

    随着景东的声音响起,学堂内瞬间鸦雀无声。

    “在秦岭淮河以北的地方,也就是两个平原,这里的地都属于旱地,旱地适合种什么呢?这就适合种我们的玉米,棉花和大豆,再另外说的秦岭淮河以南的地方,这边都是水田,适合种植水稻、棉花以及一些蔬菜。若是将水稻放在。淮河以北的地方种植,那必然是不成功的,你们可要牢记!”

    他知道这些贫困山区的人是靠农业生活的,这些都是必备的知识。

    刘基本想直接进去揭装他的面目,但景东的话让他停在了门口,听起来倒是像模像样的。

    他估计这是一个略懂皮毛的年轻人,要是加以培养的话,将来必能为大明所用。

    “我国的南方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什么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众人摇了摇头,看着景东飞快的黑板上书写,他们只能快速做着笔记。

    “就是最冷的月份平均气温会在零度到五摄氏度之间,夏季的气温相当高,平均气温基本上都超过了25摄氏度,而冬季的气温则非常低。过了秦岭淮河,就是温带季风气候。何为温带季风气候?最冷的月份的平均气温基本上都达到了零下十几甚至二十几摄氏度,这就是我先前说的冰厚数尺,而他们的夏季不像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是属于比较凉爽的。而西北地区则是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这个地方常年的降水量稀少,早晚气温度差距很大......”

    刘基一时间听入了神,连朱元璋叫他都未曾听见。

    景东口中所说的多少多少摄氏度,就连他都未必能准确地算出。

    而景东却能讲的这么详细!

    大明的版图不算小,他对一年四季的气温把握的如此精准,定是在那些地方住过的,以他现在二十出头的年纪根本就不可能。

    这个时期没有什么交通工具,最快的不过就是马了。

    刘基的双眉都要拧在一起了,他不知道景东是如何推算出这些的。

    “伯温觉得景先生学问如何?”

    “景先生所言并无依据,南北差异略懂皮毛的人都能知晓。”

    “那依伯温所言,景先生只是个略懂皮毛之人?”

    朱元璋此时的语气变得极为冰冷,在他眼里景东可是能改变大明未来的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