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旱灾! (第2/2页)
r> 眼瞅着,这水塘可就要到底了!” 杨老爷子皱紧了眉头,脸色十分难看,扭头看向自家兄弟,开口询问道:“那其他几个塘呢?” “都这样!”杨二爷一屁股坐到了地上,满脸愁苦的望着眼前的水塘:“这老天爷不下雨,别说水塘了,就连河里的水都浅了许多。若是在过些时日,这老天爷还是不下雨…” 他没有继续说下去,但也不用继续说下去了。 这老天爷如果还是不下雨,众人心里全都明白,将会是什么后果。 一时之间,众人全都沉默不语的望着眼前的水塘。 自去年秋天,郭毅从京里回来,给他们杨林村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挖石碳、卖蜡烛、开窑烧砖、盖新房,还建了兔舍。 这好日子就在眼前了… 可现在,忽然一声旱雷! “叮!特殊任务触发:正确应对旱灾!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而圣人者,自当为生民立命。” “奖励:《望山寻水术》《土法打井一百例》,奖励提前发放。” 随着系统音落下,头脑瞬间又是一阵混乱。 他也顺势一屁股坐到地上,把胳膊支在腿上,用手腕撑着下巴。
摆出一副思考的架势。 这狗系统,又给他的脑海里塞知识了。首先是古人总结的,依看地理环境来寻水脉打井的各种经验。 比如,‘撮箕地‘’找水最有利。三面环山的撮箕地,地下水集中流向撮箕口,所以在撮箕口附近打井,出水量较多。 再者,‘两山夹一沟,沟岩有水流’。两山之间夹一沟谷,在河谷下游两岸的岩层中容易找到水源。 还有,‘两沟相交,泉水滔滔’。两沟交汇之处的山嘴下,可能有泉水流露,在这里打井,水源较为可靠。 以及,‘山嘴对山嘴,嘴下有好水’。两个山嘴相对、距离相近,两个山嘴之下地势平坦,在锁口之处打井,容易打出水来。 等等等等,零零散散一大堆,具是前人总结的望山寻水经验。 至于《土法打井一百例》,在这个没有电力,没有现代机械的时代,要想深挖土地打一口井,可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 尤其是要想打一口出水旺的好井,更是难上加难。 有时候,你费了半天力气,结果…它就是不出水! 郭毅坐在地上,在脑海里梳理着这些才得到的知识。心里不禁有些费解,眼瞅着就要发生旱灾了,你这个狗系统,给我塞这些打井的知识干毛线啊? 莫不是,让我打井浇田? 玩呢? 这一口井,才能出多少水? 这老杨家二百来户,总共约有几百上千亩地,如果通通靠打井来浇地… 那得打多少口井? 这可不是机械化时代,没有用机械驱动的打井装置,也没有用电力驱动的抽水装置。 一切全都靠人力来进行。 可若是不打井… 老天爷又不下雨… 旱灾! 一切可就都全完了! 一切努力,化为泡影! 他坐在地上,杨立文在他旁边,咬牙切齿的嘀咕着:“这毅哥儿从京里回来,带着俺们挖石碳、做蜡烛,如今又开窑盖新房,好日子眼看着就来了,可这贼老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