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打的一手好算盘呀! (第2/2页)
r> 陈光德便派人好好的收拾了一下,给他们临时落脚。 等他们一行人回到宅子,几名妇人已经做好了晚饭。几条咸鱼搭配一些野菜,主食是栗米饼子。 很普通的家常饭菜。 在这穷乡僻壤的,想挑剔都没有。几个人狼吞虎咽的吃完,孙延铭拿出带来的茶叶,郭毅烧水泡上,给每个人都倒了一杯。 随后,从屋子里拿出来一些精致的小玩意儿。 那是他让木匠打造的一整套的熬盐用具,当然了,都是玩具一般大小的模型。 郭毅先拿过来几个压水机模型,分散放到地上:“呐,这个就是咱们方才所见的压水机,打好井之后,用这个把地下的盐卤水汲上来。” 随后,又拿起一个用细竹竿做成的管网,一一拼接到几个压水机模型上。 “把盐卤水汲上来之后,通过竹筒做成的管网运送过来,经过几层细密竹枝的过滤,汇聚到这个用竹筒做成的晒盐池中。 咱们可以把几千根粗竹筒从中间劈开,并排在一起,做成晒盐池。 经过日头的暴晒,进一步浓缩,使盐卤水的含盐量增加。
最后一步,就是熬煮。把晒好的盐卤水倒进铁锅里,加火熬煮,淅出盐来。” 孙延铭也丝毫不顾形象的蹲在地上,摆弄着那些精致的模型,有些疑惑的问道:“为什么要经过竹枝的过滤?” “因为这种从地下汲上来的盐卤水中有很多的有毒物质,需要进行过滤。”郭毅耐心的解答。 “那为什么要用几千根竹筒劈开做成晒盐池呢?直接在地上挖水池不行嘛?” “因为这是江南,多雨。雨水一来,晒好的盐卤水全都得溢出去。而用竹筒做成晒盐池,等雨水一来,只需要用工具抬高一头,就能很快的把其中的盐卤水倒进铁锅里。” 孙延铭了然的点头,不愧是专业人士,考虑的很周到啊。 而后,又摆弄了片刻,继续不耻下问道:“那这个晒卤池,需要晒多长时间?有没有什么标准呢?” “可以放进去一个鸡子,若鸡子漂浮不沉,基本就可以了。” 放鸡子? 倒是有点意思。 孙延铭弄清楚了盐场的大致运作原理,再次对着郭毅拱手道:“吾来之前,曾有幸聆听楚王殿下的教诲,说是专人善专事。既如此,吾还要多多向二郎学习,希望二郎不吝赐教!” “您客气!客气!”郭毅吓了一跳,也连忙拱手回礼。 而孙延铭见他没有丝毫恃才傲物的意思,不禁好感大增,再次放低姿态:“那从明日起,孙某人就听从二郎的安排,学习这晒卤熬盐之道!” 好家伙!这也太谦虚了! 道人坐在一旁,默默的喝着茶水,见他们似乎聊完了,便向孙延铭打听一下江陵城的情况。 不知不觉,他们已经出外十来天了,也不知道外面的抗旱工作怎么样了。 而孙延铭十分耐心的一一解答,最后又补充了一句:“夔州路和荆湖南路的部分地区,也发生了大旱。朝廷已经分别派出了巡查使,前来查看旱情。” 果然,祸不单行啊! 郭毅早就有推测,上游也发生了旱灾。而夔州路,就在荆湖北路的西北方,属于上游地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