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真是好大的手笔! (第1/2页)
盐场的建设,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因为连日的晴天,制好的砖坯很快就能晒干。码放进两座已经垒建好的砖窑里,日夜不停的连续烧制。 而那两道终日不停的大黑烟,又成了东岸一景。离得老远就能看见。 第一窑红砖出炉之后,孙延铭拿着郭毅绘制好的图纸,开始带人修盖屋舍。 这些屋舍,有供休息的,有烧火熬盐的,有堆放盐卤缸的,还有码放成品盐的。 而另一边,郭毅已经查看好了十几个打井地点,把从江陵城运过来的十几把新式洛阳铲,全都分配下去。 由和尚与柱子连把手的教会他们,而后,两个人一组,就在郭毅指定的地点开始掏挖盐卤井。 这些地点有远有近,等掏出盐卤水之后,都得用竹筒进行连接。 经过十几层细密竹枝的过滤之后,流进联排竹筒做成的晒卤池中。 为此,郭毅又遣人去盐碱地北边的河东村里发告示,大量收购粗竹筒。要半尺以上粗细的,五文钱一根。 他身上还背着一个带领柳河村与河东村发家致富的任务呢。 果如他所料,河东村离盐碱地不远,也在东岸,往北五里地。 据陈文敬所讲,河东村的北面,就有一大片茂密的竹林。 而就在郭毅遣人告示之后,每天都有河东村的村民拉着大量的竹筒过来卖。 于是乎,郭毅还趁机招工,每人每天一百文钱。不仅是因为任务,单单柳河村的这百十个汉子,着实有些不够。 除了搭建管网之外,还有几千根竹筒要从中间劈开,做成晒卤池。 这些晒卤池要固定在半空,下面用木架做为支撑。在配上简单的升降杆,等下雨之前压动升降杆,进而让晒卤池的一头抬高,使这些盐卤水流进屋中的水缸里。 并且,他还打算在屋舍区这一大片,圈建围墙。 如此这些,零零散散的一大堆工作,都需要人手。继而,又从河东村招募了五十个壮汉。 同时,就在屋舍没盖好之前,他就已经命人在空地上搭建灶台,架起了十几口大铁锅,开始烧火熬盐。 毕竟,大把的投资已经扔进去了,总得有点产出,让投资方看见点希望不是。 先打好的几口盐卤井,用压水机汲上来盐卤水,通过竹筒直接流进大铁锅里。 大堆大堆的石炭,不要钱似的填了进去,把灶火烧的旺旺的。两波人轮换着看灶火,日夜不停的熬煮。 郭毅在每口铁锅里都刻画了印记,当锅里的盐卤水蒸发到那个印记时,就继续往锅里添加盐卤水。 直至,锅边有白色的盐花出现,就停止添加盐卤水,开始熬干锅,蒸发掉所有的水分。 “出盐啦!出盐啦!” 一直守在灶前看火的汉子,兴奋的大喊了一声。 而后,周围的所有人全都立时停下了手里的活计,匆匆忙忙的围拢过来。 只见,十几口铁锅里的水分已然全部蒸发殆尽,只剩下半锅白花花的食盐,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刺眼的光芒。 就连孙延铭也急匆匆的小跑了过来,奋力的扒开人群挤了进去。 眼睛顿时瞪得大大的。 忽然抬脚走到锅边,用三个手指头夹起一小撮,放进了嘴里,闭着眼睛,慢慢的品尝起来。 咸! 非常正宗的咸味,没有一丝的苦涩之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