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洛阳:二见孟全义 (第2/2页)
好后阵,李世谚控制中军和百官,凌风守王妃和东阳郡主,绕到队伍中段的马车边。 见到李世默过来,雪澜以为李世默要上车,很自觉地让开。 但李世默只是站在窗外,似是和车内说话,目光却望向远方,一张嘴呵出一口幽幽的白气。 “你看……” 斜倚在轿子旁的女子撩开车帘,暮冬的风吹得她的脸白得有些可怕。她探头,看了看首尾漫长的队伍。 “确定潼关外有人接应?” 李世默点点头。 “那打吧。” 商量好的,这边拉信号弹,潼关内外两边同时动手。李世默撤离关中本是突发,潼关毫无准备。加之冬寒未过,守潼关的将士各个都是猫冬的状态,压根没想到会打起来。 李世默在双方的兵戎相见中回到自己的马车上,薛莹也在,她也撩开车帘前前后后张望着,车窗外的风吹得她的脸和鼻尖都是红彤彤的。 “刚才……” 是去找长公主了吗? 李世默没等薛莹把话问出来,拍了拍她的手背,“你放心。”
潼关守将是毫无准备,潼关内外都是孤注一掷。战斗持续不过一个时辰,潼关陷落,李世默如约登上潼关关城楼上,见到了洛阳方面派来接应的将领,竟然是节度副使。 是一个看着很憨厚的年轻人,叫梅如生。依礼,两人站在城楼上简单寒暄一番,权当认识了。 李世默顺着曲折绵长的队伍向西,重峦叠嶂之间,山尖儿上苦绿的松枝似在远方浮动,松青的颜料向下眼神又被石褐色淹没,已经看不到长安城的飞檐。 李若昭也在往西看。不过,只一眼,风吟作势就要替她拉上垂帘。 拉上就拉上吧,无所谓。 也许在不久的未来,总归是要回来的。 出潼关的路比秦岭山路好走,但从潼关走到洛阳磨磨蹭蹭走了半个月。 不怪李世默有意拖延,实在是……李世默撤出长安,半数以上的百官公卿拖家带口跟着他迁了出来,上至古稀,下至垂髫,浩浩荡荡,走走停停,仗着天师道担心关中不稳不敢追出来,几千人活像游山玩水,悠哉悠哉。 好在沿路州县大抵给了孟全义和李世默面子,没有过多难为。 一路上,只要一闲下来,李世默就会找梅如生聊聊天。知人观事算是做人的基本能力,李世默在长安躬耕的四年里,算是把这一招练得有模有样。 见副使是怎样的人,便知正使是怎样的人。梅如生憨厚,老实,孟全义必然独断专行,提拔一些能力不足以和他争锋的为佐,这个节度使才做得安全牢靠。 李世默对此心领神会,不问军事机密,只谈家长里短,什么家里几口人、几亩地,兄弟们靠什么吃饭。 梅如生知道孟全义想借李世默当对太原府的挡箭牌,就算李世默之后做了洛阳之主,也逃不开被孟全义拿捏的下场。想到这儿,梅如生对这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年轻王爷心底里下意识抱有一种深深的同情。 加上每次李世默都笑眯眯的,整个人都笼罩着一股子梅如生没见过的,亲切真诚的模样。更加让梅如生确信,李世默就是前来当那个倒霉蛋的。 既然李世默从来不问军政,那他回答两句家长里短总是没问题的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