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11章 (第1/3页)
秦岭接班参加工作以后,随着伤痛的日渐远离,平淡生活的逐日回归,赵金凤的心头便萌生了给秦岭说媳妇的念想。【】但想到丈夫新亡,三年之内不能给儿子娶媳妇,不然会被四邻乡亲耻笑戳脊梁的,心中不免郁闷,暗暗埋怨丈夫死了也不让人心干净。又想到三年之后再给儿子说媳妇真的有点晚了,那时儿子都二十三岁了,要是说好之后人家又不急着给,再拉扯个两三年,儿子都二十五六了,真是叫人急死,因而焦躁不安,心烦意乱。 一日与邻居王二大娘聊起这件烦心事,听她说为啥不先说好搁那儿哩,说好之后不得个两三年拉扯呀(老百姓家穷,筹办个婚礼得几年积攒,先前积攒下来的钱财都用来盖新房了),这两三年权当守孝了,逢年过节的该走亲戚走亲戚,等三年一过完,就管下聘礼要媳妇了,啥事儿都不耽误,顿觉心胸猛地豁然开朗,多日来的忧思一扫而光,只怪自己糊涂一时。禁不住暗想,以前儿子上学时还有人巴巴的跑来给他提亲说媒,现在参加了工作,是公家人了,放出风去,登门提亲的可该踏破门槛了。虽然心里这么想,但也不愿给人留下一个托大的印象,与人闲扯聊天时,总不忘附带的问一句手底下有合适的闺女没。 这时人家就问她想说个啥样的儿媳妇。她对未来的儿媳妇没有太多的要求,只要闺女是吃商品粮的,有份稳定的工作——丈夫活着时没能给儿子盖起房子,现在他死了,她一个妇道人家要想盖起一所房子拉起一个院子,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何况还没宅基地呢,因而她把这一条放在了首位,也即是说不打算给儿子盖房子了,等儿子结了婚,俩人都有工作,就住公房,这片宅院就留给老二秦海了,倘若他考不上大学的话——不扯儿子的后腿就中,小模样也不要求貌美如花,说得过去就行,品行得好,不能跟母老虎了,家有贤妻夫不遭横事嘛,当然个头不能太矮,高高大大门前站,不会说话也好看,再说了,爹矬矬一个娘矬矬一窝,话糙理不糙。总结起来就是四条,一是有正式工作,二是有较好容貌,三是有贤淑品德,四是有高挑个头。这四条搁在一个姑娘身上,对这帮农村妇女来说,一时半会儿还真不好寻摸去。因而眼瞅着都出了正月了,还没人前来提亲说媒,赵金凤不觉有些心急了。每年的年里年外,都是说媒定亲的黄金时间段。这个时间里要是定不下来,还得再等一年。 她二十岁时都有了儿子,现在儿子也二十岁了,连个媳妇的影儿还没有,怎不让人着急呢。她时常跟女儿秦怡聊这事儿,它是母女俩共同关心的一件关乎这个家的未来的大事。此时秦怡已差不多完全恢复正常了,远离那个能使她想起羞辱和痛苦的环境,她渐渐地把它淡忘了,每日里随同娘干家务做针线养鸡喂猪伺候老黄牛,或者到田间地头转悠一回,沐浴灿烂温暖的冬阳,感受冷冷的寒风吹拂过大地,欣赏绿色的波浪连绵不绝的涌向远方,观看洁白的羊群徜徉在生机盎然的麦田里,听大人们口无遮拦的讲说些令人捧腹的笑话,她生活在这样一种安逸舒适的淳朴乡村,甚至连最亲爱的大哥都给忘记了,只有到了周末,才猛然惊觉道:“呀,星期六了,俺大哥该回来了!”好像她心里安装了闹钟,将时间永远定在了这一刻,一到这时,它就叮铃铃响起来,提醒她似的。一见到大哥,她便像快乐的小鸟终于迎来了黎明朝霞,忍俊不住的叽叽喳喳说个不住。眼见可爱的meimei一个星期一个摸样,吃胖了,长高了,活泼了,开朗了,眉宇间是那种清澈明媚的神韵,脸颊上是那种洁净润滑的肤色,秦岭打心眼里感到高兴。可是他一说到上学,秦怡就撅起嘴巴,于是秦岭便让秦芳劝说她。 秦芳总是于周六跟秦岭一起回家来,她坐在自行车后座上,不去管路途是否颠簸,也不去管太阳是否坠落,只是放心而又踏实的把自己交给他带着,轻松而又愉快的跟随他一直往前走。到了家,在家待不多大会儿,便身不由己的到秦岭家来了,一面陪着秦怡,一面瞅着秦岭忙碌。在星期天里,也大多数时间是在他家里度过的,有时中午饭就在他家吃了,有时他还没顾得上吃晌午饭,她便提着书包来到了,等待跟他一起返回学校,因而秦岭是很方便让她劝说秦怡的。起初,她的确听从他的吩咐,很认真的劝说秦怡早日返回学校跟她相随相伴一起学习共同进步,可是不知从何时起,当她按照他的嘱托劝说秦怡时,她清晰地听到内心深处有个很自私的声音对她说:“不要劝她,她不回学校正好,她要是回到学校,秦岭哥的心里眼里就该只有她了,哪里还会有你!” 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她不再盼着周末的到来了,只是周末的到来并不以她的意愿而推迟,于是她就盼望一到周末就刮大风下大雨,这样秦岭就不能回家去了,她就能跟他单独的呆在一起一整天了,他做饭时,她忙慌着给他择菜,他练字时,她趴在旁边静静地看,他举杠铃时,她笑着给他数数,他被别的老师拉走玩时,她站在门口焦急的等待他回来,他不在身边,她就觉得好无聊,什么都无心去做,整个世界都是灰暗的,一看见他,哪怕只是听到他的声音,她就欣喜高兴起来,感觉满眼所见都是那么的靓丽美好,她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只知道就想跟他呆在一起,一刻也不愿跟他分离。 她的身子正在向着丰满发育,胸部凸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