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我成了赵佶_第219章 张叔夜依天子妙计,一战平定梁山匪患(恳求订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19章 张叔夜依天子妙计,一战平定梁山匪患(恳求订阅) (第7/7页)

,再敢与官军交战者,夷其三族!”

    梁山众喽啰们听到若不受招安,他们这些当小喽啰的也要被诛连三族,便都吓得瑟瑟发抖了。

    海州知州张叔夜趁机,高喊道:

    “尔等梁山流寇,可曾听闻‘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乎?!

    尔等梁山流寇,还不速速放下兵器接受召安,尔等父族、母族、妻族皆会因尔等叛逆之罪被满门抄斩的!”

    “铛啷啷……”

    不少梁山喽啰吓浑身颤抖,将手里握着的刀枪,纷纷脱手,掉到了地上,发出清脆的金属碰撞声。

    “铛啷啷……”

    “铛啷啷……”

    “铛啷啷……”

    黑旋风李逵,看到骑在战马上的宋江,其神情木然,双眼还衔着泪珠。

    李逵吼道:“只要公明哥哥一声令下,俺铁牛定当保护哥哥杀出重围!”

    宋江颤抖着双唇,强行挤出几个字,道:

    “铁牛休要胡闹!”

    宋江说罢,狠狠地咬了咬牙,嘎吱作响。

    他对官军重兵保护下的海州知州张叔夜,拱了拱手,高声喊道:

    “吾乃宋江,见过张知州。”

    “哈哈哈!”张叔夜放声大笑,道:

    “好!你便是绰号为呼保义、及时雨、孝义黑三郎的宋公明啊?!”

    宋江回道:“正是在下!”

    张叔夜喊道:“宋江速速命令你部人马,接受朝廷招安!”

    宋江与张叔夜谈起了想让梁山义军受招安的条件来……

    “…………”

    “…………”

    …………

    双方隔空互喊,交谈了半柱香时间,皆是各退一步,又谋求着各自的安全感可忍耐的限度,谈判出的招安临时条约是:

    官军要当场释放卢俊义和吴学究,让其回归梁山义军本部。

    官军要保证受招安的梁山义军每一个人的生命安全。

    梁山义军两千名喽啰,放下兵器;

    而梁山三十六位头领,可以携带护身兵器;

    梁山义军中所有马匹,要让官军牵回城中,暂作保管饲养;

    等到天子正式封赏旨意下达后,再将战马归还给梁山众位头领。

    受招安的梁山义军,不许进入海州城内;

    其要在海州城外三里地官军指定地点驻扎军寨,

    并由官军兵将为其‘警戒’放哨;

    梁山义军搭建临时营寨,所需要帐篷等物资,皆要由海州官府和厢军提供……

    在等皇帝招安封赏的圣旨期间,海州官府每天要向梁山全体义军提供能够吃饱的一日三餐……

    ………

    海州知州张书夜和梁山大头领宋江,在阵前隔空达成了以上的招安临时条约。

    宋江无奈地翻身下马,对着梁山众好汉,悲怆地高声喊道:

    “梁山弟兄们,令吾军令!

    吾等接受朝廷招安!

    除了吾等梁山三十余位头领不用放下兵器,其余弟兄们速速放下尔等手中兵器!”

    “铛啷啷……”

    “铛啷啷……”

    二千余梁山喽啰,纷纷将手中刀、枪、棍、棒、盾牌、弓箭就近扔在了地上。

    很快,被围的梁山义军面前,堆起了一座又一座兵器小山。

    张叔夜立即派出五百官兵,往返回官军阵地四次有余,才将梁山喽啰扔在地上的兵器,全部搬回了官军阵地中。

    张叔夜看到,此时在官军阵营里,用梁山流寇喽啰兵器堆起的一座座小山,拔地而起。

    他放心了不少,便对宋江所部的梁山义军,高声喊道:

    “尔等之全部马匹,皆要让官军牵回城中,暂作照料饲养。

    劳请公对你部下令!

    宋江虽然不太情愿,但是他没有任何办法。

    现在是人在屋檐下,怎敢不低头呢?

    宋江无奈地高声道:

    “传吾军令,梁山众位好汉,立即下马。”

    宋江说完,他从自己最心爱的坐骑‘照夜玉狮子’马背上,翻身跳了下来。

    宋江泪眼婆娑,他左手牵马,右手小心翼翼地抚摸着雪白的马头。

    ‘照夜玉狮子’战马很通人气,它低头嘶鸣,好似不愿意离开主人一般,它的马鼻正在冒出细缕缕的白气,前蹄不停地刨着地面,刨得泥土四溅。

    宋江心中万般舍不得将自己心爱的坐骑送走,他犹豫了一下,便牵着战马向前走了数步,对张叔夜高声道:

    “此乃名马‘照夜玉狮子’是也,其浑身雪白,能日行千里。

    吾愿将此马,敬献给当今天子赵官家。

    劳请张知州在写奏折报功时,为吾等梁山弟兄们,多多美言几句!!”

    …………

    五天后,

    正在上朝的赵吉,接到了海州传来的八百里快马加急军报:

    他展开一看,原来是海州知州张叔夜依朕设下的妙计,一战便平定了梁山流寇之匪患!

    赵吉龙颜大悦,立即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群臣……

    这也引起了群臣的激烈争论,共分两大派,

    焦点便是围绕着对宋江等三十六员梁山流寇头领,是杀还是留呢?!

    ……

    【pS:作家的话里有免费的史料。求分享本书,求票求打赏!】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