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我成了赵佶_第225章 寻宝美洲巨舰造成,朕愿强汉一统中华(求订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25章 寻宝美洲巨舰造成,朕愿强汉一统中华(求订阅) (第2/2页)

斛至数万斛。

    赵吉继续看着童贯的上书奏折,只见其写道:

    “三十艘巨舰,帆若垂天之云,舵长数丈,皆用钦州绝佳之乌婪木做柁,中积供巨舰船员兵将所用一年之粮食;

    巨舰甲板,盆土种菜,豢豕其中……

    微臣童贯,按官家之嘱托,又在每艘巨舰之内,备足了菜干、果脯,以备随船人员食用之……”

    赵吉看到了这里,立即批注写道:

    “此举,甚好!”

    赵吉还记得,他在御驾东征方腊得胜后,用计将掌兵近二十年的大宦官童贯留在了东南,变向地削去了童贯掌兵之重权。

    赵吉还童贯在东南海边,监督建造巨舰,并准备让他童贯亲自带队出海远航去美洲寻回“三宝”……

    当然,赵吉除了给童贯留下了地球仪、航海地图等物之外,赵吉还嘱托童贯在带领那么多人出海远航时,一定要备好粮食和晒干了的蔬菜。

    这是穿越者赵吉用他所知道的后世医学知识,在指导童贯及其手下船员,出海那么长时间一定要注意补充维生素,不然就会让长期吃不到含有维生素蔬菜食物之人,患上能要人性命的坏血症。

    而赵吉看到童贯在奏折中所写的,他不仅在三十艘巨舰之上都准备了充足的粮食和菜干果脯,

    童贯居然还很有新意地在船上‘盆土种菜,豢豕其中’。

    赵吉继续往下看着童贯奏折后面的内容:

    “微臣童贯才疏学浅,庸碌无为,有幸得陛下宠信,时刻不敢忘怀君命。

    如今,三十艘准备远航出海之巨舰,皆已建造成功,

    乃是仰仗天子圣威,有如神注!

    亦是天子下圣旨,才能集东南之力,方有如今之功成。

    若凭微臣之力,在如此短期之内,岂能造出这般旷古绝今之三十艘巨舰乎?

    微臣童贯,在此遥望东京开封皇城,俯首叩拜再三,抖胆恳求官家,请为能扬我大宋盛世国威之三十艘巨舰赐名!”

    童贯的奏折被赵吉看到了此处,赵吉都不自觉地嘴角上扬了起来。

    不过,赵吉却是知道这位大宦官童贯真的是太厉害了,即便他童贯没有在朕的面前,在遥远的东南海岸边督造要远航的巨舰,

    但是,通过这段拍朕马屁的文字,赵吉也理解了自己这副身体的原主宋徽宗为何能那般宠信大宦官童贯了。

    赵吉略一思索,为出海远航的三十般巨舰,赐什么名字才能合适呢?

    赵吉突然想到了自己没穿越前在网上,经常能听到、看到的一句话是:‘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当然,历史系学霸的赵吉,自然知道这句后世流传极广的霸气话语‘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原本出处。

    它出自东汉班固所写的《汉书》卷七十里面记载的内容:

    汉元帝时,甘延寿、陈汤率领汉军和属国联军,征讨反叛对抗汉朝的郅支单于所部……

    汉军里的军侯代理丞杜勋,率部斩取了匈奴郅支单于的首级,

    并找到二根节杖与谷吉等带来的帛书;

    汉军还斩杀了匈奴郅支单于的阏氏、太子、名王以下一千五百一十八人;

    汉军又活捉了一百四十五名匈奴兵将,并接受了一千多匈奴兵的投降。最后,在陈汤的主张之下,把这些匈奴的俘虏和降兵,分给了协助汉军出征的各属国的十五位王。

    故此,甘延寿、陈汤在给大汉朝廷上的奏书中写道:

    “……宜悬头槁于蛮夷邸间,以示万里;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

    赵吉思索到了这里,感觉自己对待童贯拍马屁,并恳求他这位大宋皇帝给出海远航的巨舰命名,已经有了答案。

    赵吉心想:怎么也不能把巨舰的名字,起成‘必诛’号这样太过宣战意味的名字吧?

    赵吉提起御笔朱批:

    “六艘巨舰命名为:‘强汉一号’至‘强汉六号’!”

    赵吉继续御笔朱批:

    “另外六艘巨舰命名为:‘一统一号’至‘一统六号’!”

    “其次六艘巨舰命名为:‘中华一号’至‘中华六号’!”

    “再次六艘巨舰命名为:‘和平一号’至‘和平六号’!”

    “最后六艘巨舰命名为:‘发展一号’至‘发展六号’!”

    赵吉看着自己用御笔朱批而成的巨舰名字,连在一起读便是:

    “强汉、一统、中华、和平、发展!”

    三十艘巨舰分五批,每批六艘巨舰,即“六、六、六、六、六”;

    寓意“”大顺!

    赵吉看着自己给巨舰的命名,感觉很满意,毕竟现在的北宋还没有实现大一统。

    在如今的华夏大地之上,还有辽国、金国、夏国等分裂政权。

    赵吉梦想着在自己当政的有生之年里,能实现国家的统一!!!

    赵吉给即将要远航出海的巨舰起完名后,他还有几件重要的大事要去办……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