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43章 武场开炮;后宫翻牌 (第3/6页)
用欣赏的目光,望向前方五十步远的那门刚刚发射炮弹成功的火炮。 身为穿越者的他,知道他带给大宋的这种领先世界火器发展史数百年的红夷大炮, 即便放在了四百多年以后的大明天启六年,它依然是战场上的大杀器! 据他读史所知:在大明的天启六年,大明在保卫宁远之战中,便利用了这种红夷大炮发挥了极大的杀伤力。 当时,后金努尔哈赤亲率上万八旗子弟精锐,对宁远城进行了疯狂的进攻。 然则,守卫宁远城的明军,利用红夷大炮的猛烈炮火,将后金的八旗官兵轰得血rou横飞,尸积如山! 宁远之战,是努尔哈赤自起兵以来的首败。 一年之后,即到了公元1627年,在宁锦之战中,红夷大炮再次发挥巨大威力,重创后金军,使明军大胜…… 赵吉的思绪至此,他望着前方那门由他设计、交由火器制造坊生产制造出来的红夷大炮,脸上也浮现出来些许担心的表情。 赵吉心中暗:“由朕设计出来的这些诸如火枪、手榴弹、火药包、火炮的武器,对于它们的制造方法,一定要做好保密工作。” 他的担心是有史据可依的。 穿越者赵吉知道,大明和后金的长年交战中, 大明依据红夷大炮的优势,先是占据了优势; 不过,等到了后金也能制造出仿制的红夷大炮,并投入到了战场中,后金军就将劣势完全地逆转了,反而占据了巨大的优势。 大明崇祯四年正月,在沈~阳中卫之战中;后金军俘虏了大明的火炮工匠刘汉。 后金威逼利诱大明的火炮工匠刘汉,使其变节投降。 从此,叛变后大明火炮工匠刘汉,把他所掌握的制造红夷大炮的方法,包括用复杂的退火、淬火程序处理火炮的不同部位的方法,都告诉了后金的工匠。 后金成立火器营,由刘汉负责制造火炮的技术指导。 不久以后,后金成功地仿制出了大明的红夷大炮。 由于夷字犯上满洲人的忌讳,便把红夷大炮改名为“红衣大炮”。 努尔哈赤驾崩后,继位的皇太极还在八旗军设置新营,名为“重军”。 皇太极赐“红衣大炮”为“天佑助威大将军”! 从此,后金在战争中,开始大规模使用炮兵了…… 大明崇祯九年,皇太极在盛京崇政殿称帝,大金的国号停止使用,改国号为“大清”,改元崇德。 大明崇祯十二年,清军已经拥有六十门自制的红衣大炮,其在松锦之战发挥极大战力,连破明军据守的塔山、杏山二城…… 大清顺治元年十二月,清军在入关战争中,出击潼关。 先前经山海关之败后的李自成,率领大军撤出京城,放弃了河北、河南、山西等地,回到了陕西。 彼时,李自成的大顺军,仍然有数十万兵卒,还占据着号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关中门户——潼关天险。 李自成的大顺军以潼关天险阻击清军。 多尔衮派出阿济格率领清军攻打大顺军,因主力和红衣大炮还没有抵达战场,便只好扎营安寨,坚守不战。 次年正月,清军的红衣大炮运到,重创李自成的大顺军,轰开了天险潼关,进军关中门户…… 清军打得李自成只能率领残部不停地败退。 据说,后来李自成流窜至湖~北通山县被害…… …… 多尔衮先前派出的另一路由多铎率领的大军,南下攻打南明小朝廷‘弘光政权’,一路之上,势如破竹。 可是,其在全力猛攻由史可法领兵据守的扬州时,却受阻止了数日。 公元1645年,四月十八日,投降清军的原大顺军将领李成栋引清军,包围扬州城…… 退守至扬州城的史可法,急檄各镇赴援,无一前来。 南明小朝廷却置若罔闻…… 扬州城中兵少将寡, 满清八旗大军压境。 史可法率领城中军民,凭借着扬州的城墙高峻而力守,并严词拒绝了清军的招降…… 清军七日而攻不下扬州城。 四月二十四日天明,清军从泗州运来了红衣大炮,开始炮轰扬州城。 震耳欲聋的炮声,令扬州满城中军民恐慌万分。 史可法血疏,告急而无应…… 四月二十四日,入夜,清军用红衣大炮,轰开了城高墙厚的扬州城。 史可法看到扬州城破,便拔剑想要自刎殉国,被手下众将拦住。 城中的史可法所部明军残部,与清军展开巷战,顽强地抵抗着清军…… 四月二十五日,清军铁骑,冲杀入城,督师史可法被俘。 清军威逼利诱史可法,欲使其归降。 史可法却誓死不降而英勇就义! 清军占领扬州以后,因正值夏日,史可法的遗体在城中众多军民尸体一起,很快腐坏,难以辨认。 一年后,史可法的义子史德威,以袍笏招魂,将其衣冠葬于扬州城天甯门外的梅花岭。 对史可法誓死不降的民族气节,有联为赞: 万点梅花,尽是孤臣血泪; 一抔黄土,还留胜国衣冠。 …… 思绪至此的赵吉,下定决心: 在朕穿越来的这个平行世界里的大宋朝,绝对不会让忠臣们像明朝的史可法那样流尽英雄血泪的; 在朕的大宋江,也绝对不会有类似于用十二道金牌招回精忠英雄岳飞,将其以“莫须有”罪名杀害于风波亭的。 此时,心情复杂的赵吉,出神地望着前方由他这位穿越者提前带给大宋的红夷大炮,心中暗道: “史可法,是我所敬仰的数位民族英雄中的一位。 你所守的扬州被清军的红衣大炮,给轰开破了城,你死于满清之手; 朕要用提前带给大宋的红夷大炮,为你报仇血恨,炮轰更多女真军!” 赵吉想到这里,更加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