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我成了赵佶_第250章 岳鹏举脱颖而出,朕得猛士守四方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50章 岳鹏举脱颖而出,朕得猛士守四方 (第3/3页)

举选拔上来参加径原路武举解试。

    吴玠径原路考中武举解元,其弟吴璘考中径原路武举亚元。

    此兄弟二人一同中举,并共入京城参加武举会试,已成一时美谈!”

    赵吉欣喜,望向跪在自己面前的吴玠和吴璘兄弟二人。

    作为穿越者的他,知道历史上的抗金守蜀名将吴玠和吴璘兄弟二人,绝对是可堪大用的。

    赵吉虽然心中非常欣喜,但是,他表面上必须把逼格拉得满满的。

    他面色如常,风轻云淡地说道:

    “径原武举子,皆免礼平身。”

    赵吉走到跪伏在地的吴玠面前,亲手将他搀扶而起。

    他对每个地方的武举解元,都是同样的亲手搀扶而起。

    这就让任何地区的武举子,不会感觉赵官家厚此薄彼了。

    至于,赵吉不去亲手搀扶起跪在地上的各地解试中的第二名亚元和其它举子,原因就是这届恩科的武举子实在是太多了,他亲手搀扶不过来。

    当然,赵吉只搀扶起武举解元,也要让所有武举子知道,只有凭着他们自己实实在在的真本领,才会得到天子的器重。

    ………

    赵吉踌躇满志地站在校军场上。

    他的身后有重臣郑居中、曹辅、李纲、宗泽等朝廷大员,

    他的面前则岳飞、吴阶、吴璘、杨再兴、牛皋、王贵、张宪等六百余位各地选拔上来的优秀武举子。

    此时,赵吉心中豪气干云。

    他高声吟诗一首: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赵吉环指所有参加武举会试的考生,高声继续道:

    “朕得猛士兮守四方!!”

    所有武举子听到赵官家念出的刘邦的《大风歌》,特别是赵官家最后手指向他们,以无比肯定和坚信的语气高声喊出“朕得猛士兮守四方!!”

    这可是对他们这界武举子的肯定和赞赏啊!

    所有武举子心中即兴奋又畏惧天颜,都恭恭敬敬地站立在当场,大气不敢喘一声,准备听着大宋天子的训话。

    赵吉又高声道:

    “武举始于武周一朝的长安二年,是武则天为选拔民间有武艺之人为将而开设的。

    武举开设至今,已经有四年余年。

    相对文科举,武举较为不受重视。历朝的武举时而被废,时而又恢复。

    历代武举出身者之地位,亦低于文科出身的进士。

    然则,朕这一朝,绝对要让武举出身者的地位与文科出身的进士等同!”

    赵官家的话立即引起六百余位武举子们的欢呼,齐声高喊道:

    “官家圣明,吾皇万岁万万岁……”

    赵吉作了一个让众考生安静的下压手势后,所有武举子立即安静下来,继续听着赵官家的训话。

    赵吉又高声道:

    “我朝开国太祖皇帝,深虑大宋之内忧外患,遂效仿唐代科举制度,建立武举制度,欲挑选一批栋梁之材,匡扶社稷。

    随后,大宋又首开武举殿试之先河,形成解试、省试、殿试三级武举考试制度。

    不过,以前我大宋武举考试的标准是“以文为主”、“以武辅之”,其内容为武艺和策论。

    武艺主要考弓马,先“步射”,后“骑射”。

    弓马合格,则参加文章考试,先考策论,后考《武经七书》,即《司马法》、《孙子》、《吴子》、《尉缭子》、《黄石公三略》、《姜太公六韬》、《唐李问对》。

    如此一来,就把天下很多武艺好却目不识丁者,拒于武举大门之外。

    朕增开此届武举恩科,要选拔两种军事人才:

    一是为选拔,武功好、还要懂兵法韬略的将帅之才;

    二是为选拔,只要武功好、敢于冲锋陷阵、三军之中能取敌将首级的勇猛之将。

    故此,分为【内外场】皆考和只考【外场】两种。”

    听到赵官家的话后,在众多武举子中,特别如牛皋等大字不识一个的只考【外场】的武举子,心中对赵官家感激得五体投地。

    当然,很多武举子也知道:在大宋赵官家特开此届武举恩科之前,大宋朝廷也考虑到个别武举子能武却不能文的现实,武进士科中特设了“武艺绝伦科”。

    参加“武艺绝伦科”的应试者,考试内容降低了文章的标准,但是加设了步射和弩踏科目。

    可是,当今天子赵官家敢于改革,首开大宋武举子不用参加【内场】的策论和《武经七书》的外场考试。

    众多武举子们,心中赞颂:赵官家真乃敢于革新旧制的千古一帝啊!

    “吾皇万岁万万岁……”

    赵吉环视着岳飞、吴玠、吴璘、王贵、张宪、牛皋等六百余位武举子,高声道:

    “武举恩科会试,【外场】比试现开始,兵部考官们入场。

    诸位武举子,定要将尔等神勇武艺,皆展现给朕!”

    ……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