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72章 杀不了她?知己,妙哉 (第1/4页)
张浚面对赵官家的逼问,皱眉沉思三四个呼吸后,他不得不表明自己的态度了。 他回奏道:“官家,微臣甚是愿为国分忧,亦愿出使西夏劝说西夏国主李乾顺出兵协助大宋援辽抗金。 至于,官家所托微臣将这封私信交于西夏国主…… 微臣…微臣愿遵圣意行事! 若西夏国主真到了迫于我大宋兵力强盛,其敌不过我大宋西进之猛将雄兵,真的同意官家圣意,愿将其曹贤妃交给微臣带回大宋京城皇宫; 微臣冒死进谏,为向世人表明清白,我大宋江天子赵官家并无贪恋西夏国曹贤妃美色之意; 微臣…… 微臣冒死,请诛曹氏于半途! 到了那时,微臣对外宣称:曹氏途中,身染恶疾,医治无效,死于半路。 如此一来,官家既可除掉心头之患,又可不沾强抢西夏曹贤妃之恶名。 如此,岂不两全其美乎? 不知微臣之谏,官家可否接受?” 张浚是用征询的口吻说的,他也不敢确定自己的谏言,能被赵官家采纳。 毕竟,在张浚的脑海里,现在他认为的就是:赵官家是觊觎人家西夏国主李乾顺的那位年轻漂亮又贤良淑德的曹贤妃…… 他这个半路上除掉曹贤妃的建议,赵官家怎么可能会接受呢? 那么,以张浚的聪明程度,为何要这般去说呢? 他本打算用这个不可能行得通的办法,来增加自己与赵官家谈判的筹码。 双方或许都可以再退一步。 比如,赵官家提出的大张旗鼓地索要曹贤妃的这种办法行不勇,那么,对外宣称西夏曹贤妃死于半路,再由他张浚的使团秘密地把曹贤妃带回大宋京城,让曹氏隐姓改名,换个假的身世,最后以召选宫女的身份,应选入宫…… 如此,可保全西夏国主李乾顺的面子,又可使赵官家不至于被世人唾骂抢人家西夏国曹贤妃的骂名。 可是,令张浚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却看到: 赵官家听到他张浚想半路除掉曹氏的建议后,脸上非但没有怒意,反而嘴角上扬,微微地一笑。 赵吉微笑着,拍了拍跪在自己面前这位年轻的未来名臣张浚的肩膀,说道: “张爱卿之计可行,朕准奏了。” “呃?!”张浚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赵官家居然准奏了?! 张浚有些不可思议,难道自己的想法错了吗?难道自己真的错怪赵官家了吗? 赵官家既然同意微臣张浚半路除掉西夏国贤妃曹氏的建议,那么,就可以推断出,赵官家并不是觊觎西夏国贤妃曹氏的美色啊! 那么,赵官家真的是如他所说的那样吗?是通过占卜得知曹勉的孙女、即如今的西夏国主李乾顺的贤妃曹氏,是一位大贵人?! 若有曹氏这位的大贵人在西夏,将会给西夏国延续龙脉、增强国运的吗? 一时不知道如何再说下去的张浚,跪在赵吉的面前,他仰望着赵官家,突然间,感觉自己的想法狭隘了,自己可能是误会了心性大变以后的这位英明神武的赵官家了! 赵官家按照既定的出兵西北,再用使臣议和方法,要威胁西夏国协助大宋出兵援辽抗金的同时,赵官家又使用阳谋,想要消灭掉那位可能会让西夏国运昌盛起来的大贵人曹氏。 赵官家这种为了大宋剪除异己的做法,虽然不算光明磊落,但是,对于时战时和、敌对了八十多年的宋夏两国来说,即便用这种见不得光的手段,亦是情有可原。 ………… 张浚脑袋昏沉,他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出皇宫的,他犹记得赵官家对他说的话: “朕经占卜得知,西夏国曹贤妃,乃大贵之人。 其气运极旺,朕实恐张爱卿半途杀不了她呀!呵呵……” 张浚根本不相信赵官家的预言。 他在心中反复念叨着:“吾杀不了她?不可能,吾怎么杀了一个弱女子呢?“ 现在,张浚走出皇宫时,想起自己将要出使西夏,回国前如果真的能将西夏国的曹贤妃带在身边,那应该怎么下手除掉她呢? 每当想到这里时,张浚的双腿就有些发抖。 文臣去杀人,特别是杀女人,这女人还是西夏国的贤妃,这着实令张浚一想起这事,就有些头皮发麻。 他有些后悔自己在赵官家前面说出那条毒计了…… 可是,张浚后悔也晚了,赵官家已经准了他的启奏,他只能到时再随机应变,在回京途中找一个最好的时机下手杀掉曹氏…… …… 第二天,回京述职的老将郭成遵赵官家的旨意,由赵官家指派来的宫中宦官带路,来到了京城郊外新成立的将领学院。 传旨宦官展开赵官家亲笔写成的圣旨, 将领学院大厅里的郭成、岳飞、吴玠等人,跪拜接旨。 传旨宦官宣读完了赵官家的圣旨…… 有资格在将领学院学习的岳飞等武进士,听完这个宦官宣读圣旨后,他们才知道,今日特聘来给他们讲课的这位身材壮硕的老者,居然是大名鼎鼎的西军老将郭城。 传指宦官宣完圣旨之后离开。 岳飞等武进士对这位在西北抗击西夏作战四十余年的老将郭成非常敬佩,他们纷纷向郭成抱拳躬身施礼。 郭成没有一点官架子,急忙抱拳回礼道: “老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