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27章 夏皇:赵狗竟敢图谋朕的爱妃 (第2/4页)
“微臣张浚所问,恐惹圣怒,请官家恕臣之罪。” “讲!”赵吉斩钉截铁道:“朕恕你无罪。” 张浚战战兢兢,委婉地说道: “微臣不明之事便是:若论更能打碎夏国君臣军民的心理防线的,不应该是向夏皇索要其皇后耶律南仙吗?为何官家却索要夏国皇妃曹氏呢?” “朕向李乾顺,索要回降夏的大宋叛臣曹勉的孙女皇妃曹氏,名正言顺。” “朕预料,夏皇李乾顺多数会按朕意行事。” “而若按德远之意,向李乾顺索要其皇后耶律南仙,名不正言不顺。打死李乾顺,他也不会把耶律南仙送到朕的面前来的。” 赵吉边说,边用炯炯有神的双目盯着面前这位历史名臣张浚。 他看到此刻的张浚,依然是满脸疑云。 赵吉当然不能告诉张浚实情了。 这个实情,是只独属于穿越者赵吉一人知道的天机。 这种天机,是不能泄露的。 这个埋藏在赵吉心底的天机,就是: 别看现在的夏国皇后是耶律南仙,她也为夏皇李乾顺生下了太子李仁爱,但是,李仁爱并非西夏国这片土地上的真龙天子,他顶多算作一条仁慈软弱且胆小悲惨的四爪之蛟…… 在历史上,公元1125年,夏国太子李仁爱得知自己母后的祖国辽国大败的消息时,就叹息伤心了好几个月; 待他得知父皇李乾顺向金国称臣,背弃了夏辽两国的盟约时,更是失声痛哭着劝止父皇。 李乾顺出于对西夏本国利益的考虑,没有听从太子李乾顺的劝谏,反而狠狠地责骂了他。 年轻的李仁爱悲愤不已,在辽国被金国灭亡后的当年九月,他悒郁忧愤而死,年仅十七岁。 同月,皇后耶律南仙伤爱子夭亡,忧祖国大辽灭亡,愤李乾顺无情,绝食而死。 赵吉知道在历史上,未来西夏国这片土地上的真龙天子,是在明年才会出生的李仁孝。 历史上,打小就聪明的李仁孝,福大命硬,他以一岁之低龄,躺在襁褓中,就能‘克死’皇兄即太子李仁爱。 因太子薨,年仅1岁的李仁孝,捡了个大便宜,被立为太子。 李仁孝十六岁时,李乾顺驾崩,他顺利继位,大有作为,之后他成为西夏国的中兴之主。 李仁孝是西夏国在位时间最久、寿命也最长的皇帝,他在位54年,活到了70岁,是西夏国的中兴之主。 赵吉知道历史上的李仁孝,乃是当今夏皇李乾顺与皇妃曹氏这位汉家女所生。 如今,穿越者赵吉这么急着索要夏国皇妃曹氏,还真不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曹贼之好; 等到一年以后,也就是明年,历史上的大宋宣和四年,这位汉人曹妃将为李乾顺生下了一代中兴明君李仁孝。 现在,趁着夏国皇妃曹氏,还没有为李乾顺孕育出一条真龙天子之前, 索要曹妃入宋营,把她弄手,相当提前斩杀了西夏国皇族最优秀一代传承,也相当于变相斩断了夏国的龙脉和国运。 赵吉这位穿越者,当然不会对中书舍人张浚泄露这些天机。 此时,张浚依然疑云浮面,他试图向赵官家继续请教…… 赵吉只是淡然一笑,轻轻摆了摆手。 他并没有直接回应张浚的疑虑,而是将目光投向了远方,悠悠地说道: “德远,你只需按照朕意行事即可。” “至于其缘由,日后,你也恐难明白!” 赵吉的声音,平静而坚定。 这让张浚感觉到,从赵官家的嘴里迸发出了不容置疑的这几句不容质疑的话语,带有巨大的压迫感,令他不得不从。 同时,张浚也感觉到,心性大变后的赵官家愈发高深莫测…… ………… 之前,被张浚奉赵官家圣谕放走的那十二名夏使,他们策马扬鞭,一路狂逃…… 他们顶着秋日午后的烈日,在回夏国京城兴庆府的大道上急驰。 原夏国的西京城,现在大的宋灵州城,距离夏国京城兴庆府,有一百四十多里路。 十二名夏使,快马加鞭,所经夏境内的驿站,换马不换人,两个多时辰后,他们赶回到夏国京城兴庆府时,已是黄昏后。 他们下马,每个人都感到自己两条大腿内侧的髀rou,被马背磨得火辣辣的疼。 他们战战兢兢,站立于巍峨的大夏国皇宫的宫门前,等候夏皇的召见,皆是心情沉重,胆战心惊。 他们不知道把自己出使宋营后议和没有结果这事,以及把所见到的大宋皇帝御驾亲征攻克夏国陪都西京的消息,奏报给夏皇时,那将会是怎样的场面呢? 夏国的议和主使面色,他最为担心一会将大宋皇帝向夏皇索要皇妃曹氏这事说出后,夏皇会不会雷霆大怒呢? 他们心情忐忑,在宫门外等候近一刻钟,此时天色已经黑,到了掌灯时分,他们才被从皇宫内小跑而出的传旨宦官,宣旨入宫觐见夏皇…… …… 大夏国兴庆府,皇宫内外,庄严肃穆; 议政大殿,灯火通明。 侍立在大殿外的宫女和宦官们,面色严肃,神情紧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