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傅宠妻日常_第37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7章 (第1/7页)

    三老爷思忖之后,冷然一笑,“我就算死,也绝不会死在你手里!”

    孟观潮语气淡淡的:“但愿你可以。”

    三老爷起身,拂袖离开卿云斋的正厅。

    孟观潮慢悠悠地喝完手边的茶,随后走出卿云斋,沿着甬路,缓步去往外院。

    平时快步走的话,走到孟府的岔道口,需要两刻钟。行至外院,也需要两刻钟左右。再走到孟府西面,又要花费不短的时间。

    期间遇见了值夜的婆子、护卫,俱是战战兢兢的将落锁的门打开来。

    到了东院外院,谨言慎宇寻到他,远远跟随。

    他走着,又用了不短的时间,走到西院的垂花门前,再原路返回——不是有意的,却将三老爷今夜走过的路大略重走了一遍。

    只有在这样的时刻,他才会觉得,这孟府太大了些。

    回到西院外院,他望着一栋院落,久久的。那是他十岁到十九岁的居处。

    十岁之前,住在西院内宅的正房,彩衣娱亲。

    如今的西院,是曾经的孟府,是他曾以为的家。

    曾以为而已。

    是从什么时候,知道那兄弟三个容不得自己的?

    或许是从记事起,感觉到的他们的皮笑肉不笑;

    或许是母亲反复叮嘱,不要招惹那三个人。

    在那时,母亲在这偌大的孟府,孤立无援,从不敢指望他能与那三兄弟抗衡。

    那些年,父亲都在做什么?忙于公务,见到四个儿子,总是询问当差读书的情形、考问他的功课。

    他得到的,从来是父亲掩饰不住的笑容与夸赞。

    这情形却惹了祸,明里暗里被那兄弟三个算计。

    那时的母亲,并不擅长这种争斗,而他年纪还小,城府不足,是以,不论明里暗里有没有吃亏,都抓不到那三个人的把柄。无法有理有据地告知父亲,索性就只挨罚挨打——没凭据的事情到了父亲那里,得到的只能是对母亲的猜忌和对他更重的惩戒。

    两相权衡取其轻。

    他再大一些,母亲已被风雨历练得颇有城府,他亦是。但在同时,那兄弟三个的手段也更高明。

    一次次的争端,都在西院发生。

    一次次明明是对方要取他性命,却仍是不留凭据,明面上于情于理,形成的局面或是他的错,或是该各打三十大板。

    有苦不能说的滋味,没有谁比他和母亲的体会更深。

    那些年,孟府明明那么多人,他最清楚的却是,只有母亲与自己相依为命。

    也是因这缘故,在那年月,不能轻信任何人,不能与任何人交心。

    再大一些,到金吾卫当差之后,因着先帝照拂,总算熬出了头。所经的来自所谓手足的算计,是暗箭、暗杀。

    那些伎俩,于他真不算什么,一次次化险为夷,全部当做是运气好。要到征战几年之后,才能确定那些事能幸免于难,完全出自天生的警觉。

    而安排暗杀、冷箭的人,是老三。他笃定,在父亲过世之后委婉地问过,得到了肯定的答复。

    当然了,从那时起,他也没闲着,没少挖坑整治他们。

    老三说过,如果没有他,他们只凭借着出自簪缨世家的身份,便能一世锦衣玉食、安稳无忧。

    但如果可以,他又怎么会选择生于孟府。

    孟府让他自幼便有的感受是孤独。明明需要同龄友人,却又莫名其妙地抵触,与人来往,心里再认可对方,做派也总存着几分疏离。

    直到到了军中,有了袍泽之谊,这情形才有所缓解。

    返回卿云斋,经过母亲住的院落,他驻足凝望片刻。

    母亲是他除了母子之情又特别钦佩的女子。平时都会尽量遵循着礼数,对待每一个人,到了什么关口,便视约束世人的寻常规矩如脚底泥,该发狠就发狠。

    最早也不是那样的,一切的改变,是为了护他周全。

    不怪父亲病重时,当着母亲的面儿,握着他的手说:“我不会管教子嗣,而你又过于敏锐聪慧,我大抵是误了你。别怪我,这非我所愿。可是,说回来,你娘也真没比我好哪儿去。你那跋扈嗜血的性子,我老觉着,是随了她。”

    何其哀恸、不舍、煎熬的时日之中,那几句话,在当时让母子两个笑了。

    虽然,眼底都噙着泪。

    到底,父亲是离开了母亲与他。

    离开前,私下里就反复叮嘱他,孟家不能散,日后要忍让着三个哥哥,毕竟,都是他的骨血。

    他不明白,委婉地问,为什么不能让他和母亲搬出去过自己的日子。

    父亲就笑,说要是那样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