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一个微小的裂缝 (第2/2页)
了。
肖如衡也想去台上弹唱一曲,被贤妃死死地拉住袖子。
肖如衡想要求母妃,景和帝一个眼神扫过来,肖如衡乖乖坐好。
这个儿子什么都好,就是不务正业。
从小喜欢唱戏,天天往宫里的戏班子里跑,穿着花花绿绿的戏服,油彩涂的满身满脸。
夫子教的功课一句记不住,戏文记得一字不差。
景和帝气得没少揍他,一点用不管,一不留神就跑到戏班子里去了。
戏班子也不敢教他,看到他就赶紧给贤妃送回来。
不让他去戏班子,他就耍赖不读书。
景和帝气得没办法,只好退步,想学戏,就得先把夫子的课学好。
肖如衡白日里跟着兄弟姐妹一起学习,每门功课都是第一,晚上跟着戏班子的师傅学唱戏。
景和帝有言在先,只许在宫里唱,出了宫,一个字都不许唱。
“为什么大哥二哥可以,我就不可以?”肖如衡委屈。
“他们是给你二嫂捧场,偶尔为之,你若是撒了手,就成了静安斋的台柱子。”贤妃耐心地安抚儿子。
台上两兄弟一曲完毕,骆冰感谢了大家捧场,散场休息了。
客人们意犹未尽地离开,互相约好了吃过午饭再来。
懒得回家的人直接在附近酒楼吃饭,知味轩也是爆满。
尧安之走进包厢,就看见肖如衡臭臭的脸。
父皇和母妃已经离开了,大皇子也带着自己母妃和王妃离开了。
肖如玉在尧家那边。
“二嫂,我把《孔雀东南飞》的戏也改了。”肖如衡一看见二嫂就凑了过来。
“阿衡这么厉害的吗?”尧安之笑着表扬。
肖如衡就知道二嫂会表扬自己,也只有二嫂会表扬自己。
“等回府了,我唱给二嫂听。”
“好啊。我还没听过阿衡唱戏呢,你二哥说你唱得特别好。”尧安之睁眼说瞎话,肖如玉明明说的是就那样。
自从静王府开始说书,肖如衡就天天往静王府跑,一日不落。
开始的时候只是听,后来还拿个小本子写写画画。
每天听完书主动送老先生回家,一路上各种问题把老先生问的烦得不行。
后来,看他是真的喜欢,老先生就耐心教他,结果,他就在老先生的小院子里待得越来越晚。
景和帝叫过他去问,他就把老先生教的策论说给父皇听。
景和帝看他没有忘记正事,策论讲得有模有样,也就默许了他跟着老先生学习。
肖如玉带了尧家人过来,一起去知味轩吃火锅。
朱姨娘很想和女儿说几句话,可是,女儿被十四皇子拉着,没有她说话的份。
尧静之看着阿姐对肖如衡温柔微笑的样子,心里酸极了。
那是他的阿姐,以前都只是对他温温柔柔地笑。
“二嫂,唱戏真的一无是处吗?”想到父皇的话,肖如衡又一下子蔫儿了下去。
“既然文可以载道,戏文为什么就一无是处了呢?”尧安之问。
“父皇说读书才是正途。”
“你知道父皇为什么这么说吗?”尧安之认真地问。
“知道,父皇说读书能为百姓做事,唱戏不能。”肖如衡不服气。
“可是,我好喜欢戏里的那些故事,明明都是很有道理的故事。”
“可是,这些故事,老百姓能听到吗?”尧安之问。
肖如衡愣了。
“现下,听戏都是有钱人的消遣,老百姓哪里有时间,有钱听戏?”尧安之指出问题的关键。
“唱戏不是一无是处,而是,传递不到更需要的人那里。”
“老百姓家的孩子,连书都没得读,对他们来说,填饱肚子才是正途,所以孩子们要先跟着大人谋生,大人们为了养活一家老小,整日劳作,哪有时间听戏。”
肖如衡有些明白了。
“那怎么办。”肖如衡想为百姓做事,又不想放弃喜爱的东西。
尧安之:“他们需要有时间来听。”
肖如衡又陷入了沉思。
尧安之安慰他:“所以,父皇说的没错,眼下,读书才是正途,先解决了吃饭问题,才能谈其他的。”
“总会有一天,每个人都能天天读书听戏。”
想想后世四通八达的信息通讯,尧安之突然并不觉得自己的前世有多么可怜了,能生在一个繁荣昌盛的时代,是多大的福气。
“阿衡,只要你想,你就能用自己的天赋造福百姓。”
“真的吗?”肖如衡眼中露出一丝惊喜。
“你不吃饭,安安还要吃饭的。”肖如玉瞪了肖如衡一眼。
肖如衡这才发现自己已经在知味轩了,同桌的还有一大家子尧家人。
“真羡慕你,有这么好一个jiejie。”肖如衡尴尬地对尧静之笑一笑。
说完,整个屋子的人都尴尬了。
尧静之小眼神凉飕飕的,我阿姐被你抢走了,你还在那羡慕我。
尧安之闷头吃饭。
尧家人不知道尧安之心里想什么,也都闷头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