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四十五章 俘虏施从滨 (第1/2页)
“胡说八道!” 说话的人是郑凯臣,他不似一般地主的骄横土顽,说话斯斯文文,显然是肚子里有墨水的人。先恭敬的给公堂上的顾子扬作揖,又给李伯阳作揖,喊冤道:“顾老爷,何三苗在撒谎。” 顾子扬余光扫了一眼李伯阳,看不出情绪,问郑凯臣:“他哪里撒谎了?” 郑凯臣满脸委屈:“顾老爷,每年买卖陈粮是惯例,谁家都一样,将陈粮卖了,再把新粮存上,不然陈粮越存越久,哪能卖的出去。说我高价卖粮,今年的遭了水灾,县府又让给部队捐粮,地主手里也没有余粮,这粮价能不高吗?” 顾子扬知道郑凯臣所言不虚,今年徐州水灾严重,秋粮无收,小麦无法播种,人民流离,受灾最终个单集、毛庄两乡外出逃荒者既达万余人,触目惊心。为证实,他向堂下一位经营粮商的徐州士绅问了粮价,又与郑凯臣卖的粮价比对,得出郑凯臣的价钱虽比市价高,可高的并不离谱,尚在买卖的浮动之间。 “经查实,郑凯臣没有囤积居奇之嫌。”顾子扬在公堂上宣布,又问李伯阳:“大帅,您看呢?” 李伯阳从头听到尾,暗中想这郑凯臣只能算作贪些小财的地主,于清理不容,但并不违法,既然决定公审,就不能先入为主,微微点头,表示认可。 郑凯臣大喜,连连鞠躬作揖,而堂下的其他人却sao动起来。 “肃静。” 顾子扬一拍桌子,语气中满是严肃,众人一凛,唯有何三苗膛红着脸,高声嚷道:“我不服,你们官官相护。”又愤愤地与其人说:“兄弟们,这当官的自然护着有钱的,似我们这穷光蛋,只能挨饿受欺负了。” 经他这么一说,堂下的农民都闹了起来,言语指责官商勾结,欺压良民。 顾子扬勃然色变,厉声喝道:“何三苗,不要把你在红枪会的习气拿到公堂上来。”说完,缓和了语气道:“这次重审,不是为了追究你们抢粮伤人,事已过去,既没有酿成大祸,我与郑老爷说个情,就免于追究了。” 郑凯臣连连点头,他也不想与何三苗这个红枪会头目结了怨,只说是误会,揭过了。何三苗听不是追究抢粮的事,也就平息了怨气,不说话表示默认。 “本案的关键,还是高勉之,何三苗,你说他并未参与抢粮之事,但有人曾见你二人在抢粮当日密会,相谈长短约有一个小时,作何解释。”顾子扬缓缓问。 何三苗吃了一惊,自己与高勉之相会机密的很,知道的人极少,他又是怎么知道的,眼睛一转,就要编出个理由。 “好了,不必审了。” 李伯阳面沉如水的站起来,这个案子的始末他心里已然知道了,高勉之即便不是主谋也是同谋,人死为大,就没必要水落石出了,而真正杀害高勉之的贾月璧已经随奉军逃离,鞭长莫及,只能是为死者正名,抚恤遗属了。 顾子扬跟着站起来,两人相对一视,都心照不宣,李伯阳叹了口气道:“高勉之无罪,贾月璧草菅人命,革除他的县知事之职,发布逮捕公告,查封所有家产,变卖成现钱,补偿给高家。” 堂下的人倒吸了一口凉气,有道是三年清知府,三年雪花银,这贾月璧在铜山搜刮了数年,家资可谓巨大,即使他逃离徐州把金银财宝都带走了,可房产田产带不走,如今判给高家,足够高勉之妻子受用终身了。 高夫人没有再喊冤了,元凶贾月璧逃之夭夭,李伯阳能亲自为她讨回公道,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她遥遥下拜,给李伯阳和顾子扬鞠躬,说了些感激不尽的话。 高勉之案就这么糊里糊涂的结束,待其他人散退后,李伯阳让卫队屏退,只剩下顾子扬和杜汉山在场。 李伯阳支着下巴坐着,若有所思,忽然问:“红枪会是个什么样的组织?” 顾子扬看了他一眼:“大帅知道义和团吗” 李伯阳点头,顾子扬说:“昔日义和团失败后,义和拳民都退回了乡里,一面务农,一面习教兼习武,民国肇始,土匪猖獗,军阀横征暴掠,百姓苦不堪言,结社以自保,义和拳摇身一变,就成了如今的红枪会。” “规模呢?”李伯阳又问。 顾子扬犹豫了片刻,道:“整个徐州,怕是有红枪会员数万人。” “这么大的势力?” 李伯阳吃了一惊,数万会员,这已然是一支不可小视的力量了,不由心中一动,笑着说:“能发展这么大,官府不管吗?” “怎么不管,能管的了吗?”顾子扬摇头苦笑:“这样,大帅你买一份报纸,看完就全明白了。” 李伯阳问:“什么报纸,让卫兵去买一份。” 顾子扬道:“响导周报。” 杜汉山叫来一个卫兵去买,不一会,卫兵把报纸买了回来。 顾子扬接到手,翻了几张,指着一个版块文章道:“诺,就是这个。” 李伯阳细看文章,标题是,文中说:“江苏农民中,江北徐海一带算是最苦,红枪会,连庄会到处皆是,农村各种争斗,比他处更多,缕述不尽……,天灾之外,还有横征暴敛的军阀贪官,与重租重利之劣绅地主,层层敲剥,因此农民流而为匪者极多,徐州一带,所以成了著名之匪区以此!” 李伯阳看完拍腿叫好,这文章写的有见解,寥寥几语,发人深省,看了一眼写在文章末尾的笔名,问顾子扬:“这个子任是谁,能写出如此有见地的文章,真想见见本人。” 顾子扬似不想多说,摇头道:“我只知道在上海刊发,至于作者是谁,就不甚清楚了。” 李伯阳点头,把这个事放在一边,问了顾子扬一些关于徐州的风土人情,最后谈到在徐州目前的糟糕形势,本来他是不想插手徐州的事务,可耐不住顾子扬恳求,答应下在联军抵徐之前,先定下一些安民措施。 首先,李伯阳定下大量印发,广为张贴,并号召商铺开业,工厂开工,学校复课,百业俱兴。派出宪兵队维护社会治安,震慑宵小,并让教导旅大部队一律驻扎在徐州城外,防止扰民。在此之外,他还约见徐州所有粮商、地主,变卖奉军在徐州留下的无主房产、田地,向他们购买粮食,为受灾最重的乡民赈灾。 李伯阳此举受到了徐州各界的广泛赞誉,多年以来徐州屡遭天灾、兵灾,军阀大帅,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