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中趣事_第一章:《大佛顶首楞严经》序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章:《大佛顶首楞严经》序 (第1/1页)

    佛教经典《楞严经》10卷的译者般剌蜜帝大师,中印度人,沙门梵语翻译成中文叫‘勤息’,就是勤修定慧,息灭贪嗔痴。其居广州制止道场,于唐神龙元年(705)从灌顶部中诵出,乌苌国沙门弥伽释迦译语,房融笔受,怀迪证义。中国历代皆视此经为佛教主要经典之一。在日本,此经亦流传不断。僧众每日早课都必诵楞严咒,而且历代在打禅七之前,传统上都是要先修七日到七七日的[楞严会]。

    怀迪是唐代循州(广东惠阳东北)人,初受法于罗浮山南楼寺。他广习经说,深通教义。因多与常游罗浮山的梵僧接触,渐通梵文。701-704年(周长安元年至四年),被召至京(长安)中,参与翻译《大宝积经》49卷,与僧人深亮等负责证义,并订正旧译之误。怀迪的事迹,后被写进《宋高僧传怀迪传》。705年(唐神龙元年),与驻今广州光孝寺的印度僧人等合译《楞严经》10卷。由般剌密谛提供梵语原本并口译经义,然后由弥迦释伽口译,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房融记录,最后由怀迪作文字修饰,“辑辍文理”。

    房融,武则天武周时期宰相,以正谏大夫同凤阁鸾台平章事。神龙元年,因亲附张易之兄弟,被流放岭南钦州(今广西省钦州市),死于高州。据传其流放途中,抵广州时,巧遇天竺沙门般剌密谛,翻译《大佛顶首楞严经》(简称《楞严经》),那哲理高深,文字优美的章句就是由房融为译师笔录下来。景龙元年(707),经书译成,辞藻丰美,笔调优美,文字组织严谨,说理精妙,成为中国佛教尤其是禅宗、净土宗的一部重要经典。与此同时,进呈于武则天,此经始流传东土。

    自魏晋以降,一批中国僧人经历千艰万苦,西行印度求法,“一以求精神上之安慰,一以求‘学问欲’之满足”,梁启超先生称之为“留学运动”。至唐前期为僧人“留学印度”最热烈的时期,海陆两途并举。这一运动“前后垂五百年,其最热烈之时期,亦两世纪,当中有大翻译家唐僧玄奘,它使我国文化,从物质上精神上皆起一种革命。是我国史上一大事,实人类文明史上一大事也”。而唐代来过广州的外国高僧有若那跋陀罗、般剌若、释智慧、释跋日罗菩提、乾末多罗等。

    自《楞严经》问世一千三百多年,人类宇宙飞船进入到了外太空,互联网高科技文明让人类认识自己和宇宙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人们对语言的应用和理解已经到了更有效的程度。

    相对古汉语和已经失传的梵文,需要现代的文字表现才能更好的沟通认知。同时需要将唐代翻译大家的具有时代局限性的古代思想进行现代文章结构整理,以及现代人理解经卷的翻译尝试。才能使佛学翻译与时俱进,继而发扬光大如来伟大的思想内涵。

    在人类五千年文明史上有三大宗教,十大主义,其中的佛教信众遍布五湖四海。在两千四百多年的时间里,它存在的合理内核是什么?《楞严经》作为佛教重要经典阐述的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世界的运动规律,以及人认识这个世界,它是用什么样的观点看待的?他的途径是什么?以及如何看待生命现象。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