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母情深_第二十一章 抵制日货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一章 抵制日货 (第2/2页)

同胞?不干!”第三天王源自己吃了巴豆,拉稀不止,裤子都提不起来。王源自己找罪受,脱水瘦了一大圈,称病请假。他说:“自残?我愿意!总比丧良心为日本人办事好。”照相的事暂时放一边。

    本市有一条商业大街,叫新华大街,东西长数百米,大街两边聚集几十家商铺,门挨门,甚是繁华。自从来了日本人,生意难做,街上萧条多了。日本人无孔不入,商家们没有油水可赚,喝口稀菜汤,日本人也来抢一碗。

    日本人在商业街开了几个店面,有瓷器铺、绸缎铺,把当地老板的买卖挤兑得不轻。我家商店对面是一户卖瓷器的半老头,老板姓郑。郑老板发愁多日,灵机一动,想出一招。一天早上开门营业,郑老板店铺前放着一张桌子,桌子上放一台留声机,正播放着喜庆的乐曲。老郑商店里迎门的墙上,挂着一个大大的红色英文字“CHINA”,引来不少人观看,也吸引不少顾客,大家不明其意,老郑说:“CHINA的音是昌南,瓷都景德镇的旧称,翻译成中文是瓷器,中国的意思。瓷器产自中国!小日本从中国偷走制造瓷器技术,那是盗版!看看旁边那家日本瓷器店,他能比上我的瓷器好吗?”老郑振振有词,大家听着是理,口口相传,老郑的CHINA火啦!旁边那家日本瓷器店关门了。大家说:这是智斗!

    这条街上有两家丝绸店,一家是日本人开的。另一家是中国人开的,店老板姓万。一日他在店里高高的货架上方挂一条红绸子横幅,条幅上四个大金字“丝绸之路”,行人路过能看见店里的红条幅。有人顿足向店里张望,有人好奇地进店看看,老万像解说员一样解释:“中国丝绸一千多年前已经非常发达,出口西域,商人用骆驼运输,走出一条古道,人们称它‘丝绸之路’。中国人发明养蚕、缫丝、纺织绸缎。中国的丝绸谁比得了?正宗的丝绸在咱这店里!”人们点头称是:“老万懂得多,他的货源来自苏杭二州,上好的绸缎。那家日本丝绸店的货差远啦!”之后老万的商店生意兴隆,另一家日本丝绸店门前罗雀,被聪明的老万比下去啦。

    爱国的商人们抵制日货,挤兑日货,国人以不用日货为荣。有的人家把以前买的日货烧了,砸了,大家认为用日货就是不爱国,可耻。日本人也有招术,他们政治上高压,价格上压低,想着法跟中国货竞争。

    我市成立地下“反日货协会”,大家推举我父亲做会长。这是个秘密的民间组织。协会的人都是商人,旨在团结全市商企老板,暗地里进行反日货宣传,当然实质是反日宣传。他们深入民众,用最通俗的道理宣讲为什么抵制日货:买日货就是给日本商人手里送钱,日本财团转手把钱给日本政府,政府用来买枪炮子弹,然后对着中国人开枪放炮,说不定哪颗罪恶的子弹,就有你买日货的钱。子弹又没长眼,说不定那颗子弹,就落在你的头上,能买日货吗?

    商家们商量好,日本人来买东西咱们推说:没货!咱们给他来个困兽犹斗。商量归商量,见钱眼开的人还是有的。

    在这条商业街的西头,有一家糕点作坊,老板是个中年人,外号“钱眼”,买卖精,是个见钱眼开的jianian商。日本人经常去买他的糕点,他专门增加了日式糕点,隔几天做一炉。他不仅仅在作坊卖糕点给日本人,还趁天黑的时候到日本人住处去兜售,当然他也有所顾忌,全民都在抗日,他也不敢犯众啊!白天怕人看见,他只好鬼鬼祟祟晚上行动。日本人在城里圈两处大院,带家眷的几户住在里面。晚上“钱眼”挑着担子,担子两头是两个木制食品盒,盒子里分层放着日式糕点。进了日本人住的大院,大院灯火明亮。“钱眼”放下挑子,打开点心盒子,糕点很快就卖光了。日子长了,有人发现他的行踪,背后戳他脊梁骨的、吐口水的都有,他老婆说:“你忌讳点吧!”“钱眼”一边沾着唾沫数票子一边说:“我这是外卖,送货上门。”老婆:“你把货送给谁了?你那是亲日行为,国人不齿。”钱眼:“你看,这大把的票子,谁不见钱亲呀,我富了先盖座小洋楼!”后来那小子真在作坊原址上盖了小洋楼。小洋楼住上啦,可是老婆觉得亲日丢人,不敢出门,抑郁死啦。

    像“钱眼”那样数典忘祖的人少见。爱国的民众团结一致,日货在这个城市没有市场,日本人在这个城市不好过,抵制日货,对付日本人,成了全市民众一致行动。父亲在商界算不上富豪巨贾,但是他有学问,有人缘,有凝聚力,有出众的文才口才,他振臂一呼,响应者众。以父亲为首的赵都市地下反日货协会因运而生,它符合民心民意,参加协会的人越来越多,工作搞得风生水起。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