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尘饮_八载春秋(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八载春秋(上) (第1/2页)

    流离终是卑贱,罪名记挂世间。人生复得几何时,怀忧漫漫了年岁。白发君生伊未生,朱颜卿改吾未改。本自相携北漠寒,怎奈孤饮恨天涯。今朝叶落八载,凤楼倩影依在?

    唐656年突厥古城之战八年后,九州商道大开,中原武林兴复,大唐别开新天。

    午时刚过不久,艳阳才遮瓦头,长安南门一茶楼三层雅座,十一二座茶客坐饮听书,好不自得,可楼内侧室的杂物房却传来一声怪叫。

    “哎哟!徐...徐哥儿...疼疼...”一个圆头圆脑的小伙计跪在地上,捂着脸蛋,他面上几分尘渍几分红肿,再看那一地杂物的狼藉,怕是因为拿些货物绊倒在地,落得这般下场。

    “笨...笨小子...”不一会,从那杂物中突灵般钻出了一个脑袋,黑漆马虎灰尘满面,“呸!呸!”这人拍了拍面上的灰尘,挣扎着爬了出来,哀骂道,“喊你架着我拿些米酒尝尝,你这小子真不顶用,怎的力气如此不堪?”

    “我...我本来就力气小...要说和书中那些个猛将勇士一样,我...我就不当小打杂了。”那小伙计拍了拍屁股,站起身来,望着一地狼藉,怕是晚上又要挨掌柜的责骂,不免唉声叹气。

    ....

    “啧啧!说起来啊!八年前天下那是兵戈战乱又起,天下风云变幻,江山才人辈出!”

    ....

    “嗯?白老头来说书了!”小伙计不顾那面上摔的红肿,踉跄几步,抢到了门后侧耳细听起来。

    “笨小子,就喜欢听书。平日里见你爱听那些江湖侠事和武林秘闻,这都是刀口上事,怎么你听了得越多胆子却越小。”那叫徐哥儿的少年抹着鼻头灰渍,嘟囔道。

    “诶诶,他们说到吐蕃和吐谷浑的大战了!说是打了三年之久啊!”那胆小的伙计似没有听见伙伴的嘟囔,闭目凝神,侧耳仔细听着屋外的动静。

    ..........

    “白老头!你说你看了那广凉师和赞普大战了三天三夜,怕是胡吹大气的吧!”一个茶客高声笑道。

    “胡吹大气?”这白老头说了半辈子书,怎会惧怕这听客刁难,当下眉色几转,脱口笑道,“八年前,我大唐出兵突厥,十万军士漠北交战。而这吐蕃也因大唐顾不暇接,乘机大举进攻吐谷浑,起兵也不下十万!此乃倾尽国力的大战,两家高手自然要诀个生死!老头我怎会乱言?”

    “有些道理。”

    这白老头几言说罢,稍一解释,倒是让各位茶客纷纷点头,议论起来

    “两方交战不说,如若是大举进兵,吐蕃国师赞普定然在内。”

    “不错不错,若是如此,吐谷浑南柯堂的广凉师也脱不开干系!”

    “他们二人都是当世高手!两国交战,他们定然斗了个高低!”

    白老头见自己一言刚落,在座纷纷交头接耳,点头摆手,分明是自己这话题引出了众茶客的兴趣,“据老夫所知....”

    一语再出,茶楼上众听客均是闭口不言,竖起耳朵,全神贯注般听着白老头的说解,只有楼角一个小乞丐穿着破破烂烂和一个和尚饮茶在外,似也不关心此间琐事。

    那小乞丐打着哈气,左手手背碍眼般印有一个青色胎记,丑陋不堪。身边一个和尚,面色和善,墨布袈裟。

    这老头看着楼角二人无心听书,也不再打量,当下语调抑扬顿挫,又脱口道,“据老夫所知,八年前!这吐蕃大举进攻吐谷浑,此仗打了三个月,死伤不下十万,落得两败俱伤。而这广凉师和赞普则大战了三天三夜,不分胜负。最后罢手归隐,了去两国仇恨。”

    “白老头!你说这打仗死了十万多人,我们倒是相信,可你说广凉师和赞普大战了三天三夜,莫非是你亲自在场么?别是胡吹大起气,随口说说吧!”一茶客听这白老头信口开河,不免出言质问道。

    白老头也是身经百战,赶忙拂须长笑,摇头道,“我说书半生,自然有些灵通的消息,大战三天三夜又如何?三十年来,这二人交手不下百次,怕是三百回合,五天五夜也不为奇!”

    此言又出,众人不免点了点头,心说这广凉师和赞普乃是宿敌,二人武功神通不相上下,几十年来交手无数。

    白老头打了个哈哈,心知再解释下去怕要露了破绽,当下赶忙再转话锋,开口道,“他国之事,暂且不言,八年前我大唐倾三军尽出,讨伐那逆贼突厥,却不料被jianian人设计所害,落得个忠魂漠北藏的结局。”

    “白老头!你说的可是那三军出征漠北大败,李将军战死古城,四皇子被手下背叛死于大漠的事?”一茶客插话笑道。

    “我也知道一些!还有那泄露军机的叛贼,传言他是个道士,竟做那叛国投敌的腌臜丑事!害的十万大军,溃败漠北!”另一个茶客似乎颇为关心这战事,说到“泄露军机”四字不免沉眉愤愤。

    “不错。”白老头扶须轻笑,言道,“这一败非同小可,却是助涨了那突厥贼子的气焰,若不是新皇励精图治,心怀黎民,这八年大唐也不会这么安稳!”

    原来八年前李世民出兵突厥,却大败而归,江湖传言是因军机秘事走漏,害得李承乾与李泰尽皆战死。同年末,李恪承先皇遗诏,登基自立,罢黜天下大同之策,养民还武,天下额手称庆,武林终得光复,门派渐渐林起。

    这书说到此处,不免又引得在座茶客言语连连,低声几议。

    “这恶贼叛国投敌,我也听闻不少啊!”

    “不错不错,似乎最近几年来,大唐的百十起命案也与这道士有关!”

    “嗯,不过这也是江湖传言,不知道这道士究竟是谁...”

    “白老头,这大唐的战事,我等长安人士也是知晓一二,听得也是厌烦了。”另一茶客见着老头刚来长安说书,不免出言刁难,双目一转笑道,“不过,你凭借这说书的功夫,能从西州说道长安,定然是有些能耐,那你说说这几年来,江湖上传言的血案又如何?

    “不听八年前的战事么?”那白老头面色一沉,摇头轻叹,过了片刻只等众位茶客叫喊连连,这才言语道“这江湖命案的传言,老头子我自然也知晓一二,此事甚为辛秘...”

    “白老头,不要卖关子了,知道便说,你这含糊其辞,怕是瞎编胡言的吧!”茶客们听到奇处,却见这老头渐言渐沉,赶忙出语讥讽,想套出那下文来。

    “这命案要说起来,怕是得从这长安一府邸说起,八年前这府邸名曰将军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