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世,我再也不渣青梅竹马了_第二百一十七章 风投来了,一亿收购报价!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一十七章 风投来了,一亿收购报价! (第3/4页)

林如此淡定且毫不犹豫地回绝,他还是不由得佩服。

    当对面开出一个亿的收购价之时,他其实也被震惊到了。

    新世纪他和苏泽林的占股比为七三,如果真卖掉的话按比例三千万到手。

    这可是个天文数字,可以很潇洒地过下半辈子了。

    但是,小杨哥也不想卖。

    冷静下来之后,他好好分析了一波。

    以新世纪这发展势头,自己以后能赚到的,可能远远不止三千万。

    此外,这个品牌虽然是苏泽林创造出来的,但他好歹也是老板和元老,付出那么多努力打拼,早将其当成了自己的儿子。

    要卖掉,他舍不得!

    好在,苏泽林的决定和自己一样。

    康宝弘更是大大地松了口气。

    他或许是最怕新世纪被卖掉的人。

    哪怕自己的股份也能拿到两百万,而且身为这家企业的老人,熟悉一切业务,即便新公司接管位置可能也能很牢固,但他还是只想跟着苏泽林混。

    这样具有大智慧和人格魅力的老板,真的很难找到第二个了。

    老板牛蛙!

    听到一亿眼睛都没眨下!

    这气魄还真没谁了。

    “我的股份也绝对不卖!”

    康宝弘表明态度!

    “明白,我晚点就给他们答复!”

    小杨哥点了点头。

    既然大家都达成了共识,这个话题就没太多好说的了。

    时间宝贵,继续下一件事。

    “我们从银行贷的五百万,连带赚到的钱,都花得差不多了!”

    小杨哥的第二个问题和资金相关。

    当然那笔钱不是打水漂了,它们都用在了刀刃上,电视,报纸等各种媒体广告持续不断的强大攻势,手机业务,以及不断铺设的新直营店,这些都得花钱。

    “终于快花完了吗?”

    苏泽林有点不满意。

    杨奋:“……”

    康宝弘:“……”

    听苏泽林的口气,他不是嫌花得太快,而是太慢了。

    其实说起来也就大半年的功夫而已。

    混子的思维和别人不一样。

    这笔钱本来就是用于公司发展的,你花的时间越长,就说明业务拓展得越慢,需要花钱的地方少。

    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他恨不得能三几个月就给花掉。

    事实上花掉的不只是五百万,连带这大半年来公司的收益。

    这不叫挥霍,更不叫打水漂,而是再投资!

    五百万的价值已经体现出来了,在它的助力下,新世纪完成了省内的初步布局。

    不过,要在省内深耕,甚至将商业版图拓展到整个江浙泸大区的话,就得继续投入。

    “向银行那边再贷吧,这次贷个两千万以上是不成问题的,越多越好!”

    苏泽林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要迅速获取资金有两个方法,要么融资,要么向银行贷款。

    苏泽林不只没意向卖新世纪,甚至他就没融资的打算,也没有那个必要。

    最需要融资的通常是什么公司呢?

    常见的是那种炒作概念的互联网公司,先画个大饼,然后火速拓展市场,但其实上有可能一直都在亏本,比如拼夕夕这种,如果它在发展初期拿不到持续的融资,资金链随时都能断掉。

    新世纪并非炒作概念做起来的,而是一步一个脚印起来的,它的每家直营店和加盟店都在赚钱,都在给母公司输送资金,只是苏泽林嫌资金输送得还不够快而已。

    同样几乎不接受融资的还有后世的蓝绿大厂,也是差不多的情况。

    这两家姐妹数码公司的产品虽然经常被消费者吐槽高价低配神马的,但就商言商就不得不承认它们做生意确实稳。

    两家公司都是稳打稳扎的企业,不需要融资来维持资金链和炒作概念,自家的资金储备就很惊人,直至苏泽林重生之前,它们甚至都没上市,但其市场估值是超过大米的,业界专家推测其市值大约能达到大米的两三倍。

    苏泽林想做的也是蓝绿大厂这样的集团公司,所以他不考虑融资和上市。

    没钱怎么办,那就向银行贷呗。

    你要做个炒作概念的网络公司,银行贷款或许没那么容易。

    但银行最喜欢的就是这种做实业,营收还稳如老狗的企业了。

    之前新世纪只有十家直营店的时候,银行那边就贷了五百万,现在直营和加盟好几十家了,两千万自然不算事。

    随着新世纪规模的扩大,苏泽林以后还会继续向银行贷更多,直到花钱的速度已经赶不上门店输送资金的速度,那会他才会停止贷款。

    “行!”

    小杨哥这次答应得比上次贷五百万的时候爽快得多。

    因为那五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