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旅行_第282章 三个人的,婚纱照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82章 三个人的,婚纱照啊 (第2/3页)

深鹿继续笑着说。

    腊肉,真的是土家人最喜爱的肉食。

    “土家火塘,熏腊肉……我觉得非常好吃。”

    “还有这一份,土家洋芋饭……”

    眼下的这份是土家特色,这土家人也爱吃土豆,其食用方法相当简单,土豆切坨,下锅炸到金黄,配上调制的蘸水即可。

    也可加腊肉青豆等同炒,再盖上米饭,焖一焖,香喷喷,口味丰富的洋芋饭便出锅了。

    林深鹿是吃过的,做法也很简单,所以此刻也就模仿了出来,

    当然要说最令林深鹿恋恋不忘的,还得是那翠绿翠绿的土家绿豆粉,大米和绿豆磨成浆,经过柴火灶文火煎烫而成。

    烫好的绿豆粉色泽金黄,十分诱人,再配上肉末臊子,酸辣椒,泡萝卜,香辣美味,饥肠辘辘时,来上一碗,只觉全身毛孔都通顺了,那叫一个酣畅淋漓。

    关于绿豆粉据说还有一个有趣的小插曲,相传一个土家姑娘带男朋友去拜见准岳父大人,因实在抵不住绿豆粉的诱惑,和女朋友“串供”,给未来老丈人打电话谎称火车误点,赶不上午饭。

    俩人下了火车,便直奔街边粉面店,一人一大碗绿豆粉下肚,才晃晃悠悠去见准岳父大人,又怕肚子里的绿豆粉没消化,吃不下准岳父岳母精心准备大餐,只得舍弃汽车不坐,徒步走到准岳父家。事后岳母听说,委婉一笑,回城时,行李中多了一大包翠绿色的绿豆粉。

    其实林深鹿还想还想尝试的菜就是糍粑。

    在土家族人心中,最能代表他们祝福和祈愿的食物是糍粑。

    土家习俗,过年“打粑粑”,并有“二十八,打粑粑”的说法。

    农历腊月二十八,家家都打糯米糍粑,蒸熟的糯米放在石槽中,用木杵压成泥,按压成满月形。

    这是一项劳动强度较大的体力活,一般都是后生男子汉打,两个人对站,先揉后打,即使冰雪天也要出一身汗。

    打糍粑时,家里的女人孩子围在旁边唱着古老的歌谣。

    腊月的糍粑,寓意着年关已至,期盼着在外的亲人,今早回家团圆。

    而且逢姑娘出嫁时,土家人也会打糍粑,亲朋好友围在跟前,唱着吉祥的山歌,把醉淳朴的祝福融进糍粑中。

    前来接亲的人挑着竹挑,每个挑子上都要盖上印有“花好月圆”图样的大圆糍粑。

    土家人修了新房,必然会挑个良辰吉时,由主人家站在房梁上向下撒糍粑,糍粑是事先便切成菱形小块儿的。

    鞭炮响起,主人一声欢喜地呼喝,糍粑漫天撒向地面,孩子们一哄而上,好不热闹!

    要不是因为制作太复杂,林深鹿也就尝试了,不过短时间内无法做到,也就放弃了。

    不过简单易做的团撒林深鹿倒是尝试了。

    勤劳的土家人祖先白天基本都在地里忙活,他们将糯米制成的“团撒”带到地里,“团撒”是用糯米蒸熟后,制作而成的圆饼。

    吃起来香、脆、酥,嚼在嘴里“咯吱咯吱”响。因是糯米所制,所以也非常扛饿。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土家人不用整日在地里劳作,近些年已未见“团撒”的身影了!

    不过这依旧是不可缺少的美食。

    最让林深鹿欣慰的是在厨房的角落还找到一坛酒。

    很珍贵也很特殊的酒。

    那便是土家人最原始的“咂”酒。

    土家巴人“喜辛辣、好豪饮”。

    酒,是土家民族强悍与豪爽的象征。

    在各领风骚的酒文化殿堂里,又最以“米酒”独富民族特色与土家风味。

    米酒在土家人口中即“醪糟儿”,土家人称喝酒为“咂酒”,并戏喻“杂吸似吃水烟”。

    有竹枝词云:万顶明珠共一瓯,王侯到此也低头,五龙捧着擎天柱,吸尽长江水倒流。”

    可见米酒在在土家人心中的地位!

    米酒主要原料是糯米和酒曲,经加工后放入陶罐中发酵而成。故乡的米酒口感清甜,微酸,很是好喝。

    土家糯米酒一般连米一起食用,若是哪家姑娘说了婆家,新姑爷去女方走亲,必然要准备好一副好肚肠,以接收姑娘家长辈殷勤的劝酒,米酒纯度不高,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