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叒叕见上上签 (第3/4页)
收之东隅,元墨白这趟在南荒得到一些关于天师印的消息。 天师印因为昔日南荒巫门中人而沉寂,如今看来,解铃还须系铃人,相关化解之道,亦着落在南荒。 而自己这边天师印此前忽然多了些动静,是因为师父元墨白在南荒那边有新发现的缘故么? “唔,要再往南荒跑一趟么。”雷俊正盘算,脑海中光球忽然闪烁。 光球闪烁浮现字迹: 【至宝重光,南荒凶祭,祸福相依,存乎一刻。】 随后飞出四道签运: 【上上签,八月十五日午夜,前往南荒雨江下游牛魂山,有机会得三品可拓展机缘一道,无风险无后顾之忧,大吉!】 【中中签,不出山南下,留居山门,无额外收获亦无所失,平。】 【中中签,八月十五日午夜之前,前往南荒雨江下游牛魂山,有机会得五品机缘一道,然后续隐患埋藏当慎重,平。】 【中下签,八月十五日清晨日出时分,前往南荒雨江下游牛魂山,危险重重,当慎之又慎,凶。】 阅读签运,雷俊先是一喜。 新的上上签! 他平复心情,又仔细读过两遍后,若有所思。 祸福相依,存乎一刻……对应的应该就是具体签运中午夜前后以及晚些时候拂晓日出之时。 时间节点有差异,则具体情形可能大为不同。 上上签中提及的三品可拓展机缘,应该是指向天师印……雷俊心中思忖。 算了算日子,见时间足够,雷俊先就近在自己值守的敕书阁里,查阅一番有关雨江下游和牛魂山相关的讯息。 相较于大南山山脉,雨江下游地带,更加偏南。 南荒相关情报稀少,且当地环境和人口多变。 天师府内典籍记载,也大约只提到雨江下游一带,是南荒牛魂峒和雨峒两地势力范围,绝大多数时候,双方都以雨江作为分界。 其中牛魂峒向来奉巫门咒祝一脉圣地轮回渊为主。 而雨峒则是听从巫门神舞一脉圣地歌婆山的号令。 雨江一带,也算是南荒这两大巫门圣地之间惯有的势力分界线。 另一个引起雷俊注意的点是,他在典籍中看到一些九黎之民的相关记述。 那是比现如今南荒诸族都更古老的族裔,于如今而言,如同传说故事一般。 雷俊收敛心思,注意力重新集中到当前的签运上来。 上上签,但要八月十五午夜之后,日出之前。 这趟去南荒,还是要跟师父元墨白第一时间取得联系,大家一起确认行程动向。 雷俊做了番准备后,同唐晓棠、姚远、上官宁报备,自己将暂时离山。 同上次一样,他不言明具体去向,如此方可以防万一,免得被对头中途截杀。 行踪保密,往往比很多防护手段都来的更加有效。 雷俊将敕书阁交托给几个授箓弟子暂时值守后,再跟师弟楚昆打个招呼,下了龙虎山。 雷俊一路隐匿自身行踪下落,低调而行,前往南荒。 越过大南山山脉之际,雷俊故地重游,多少有些感慨。 当初借助这里下下签坑了晋州叶族和金城寨中人的时候,他也没料到这里居然藏着已经九重天的血河之主韦暗城。 而韦暗城出关又掀起之后的连串血雨腥风。 好消息是,血河派现在同阴山峒大战,焦点远离雨江下游。 坏消息是,战局多变,不知何时便可能波及雨江流域。 雷俊微微摇头,重新上路。 八月十日夜,雷俊抵达雨江下游沿岸。 从时间上讲,还相当宽裕。 但雷俊发现他同元墨白之间,暂时失去联系。 雷俊皱眉,抬头眺望远方江对岸的山峰。 那里便是签运中提及的牛魂山。 按照签运描述,应该是具体指向八月十四日晚,十五日凌晨的午夜前后。 到的早了,不至于有大碍。 不过现在才八月十日,倒不好完全笃定。 雷俊除了自己风雷符加持夜风之形外,再取出螣蛇骨。 骨链缠绕在手臂上,他身形顿时更加隐蔽,仿佛从这个世界上消失。
雷俊再拿上息壤旗,将各方面准备都做好后,动身渡江,前往雨江对岸牛魂山。 江水两岸,场面并不太平。 牛魂峒和雨峒都有人来回巡视警戒,显然在彼此互相警惕,竟是剑拔弩张之相。 雷俊见状,微微挑眉。 先前听到的风声,轮回渊和歌婆山两大圣地,似已达成协议,终于决定暂时摒弃前嫌联手支援阴山峒,共抗血河派。 但雨江这边,大家都是担心后院起火的模样啊。 雷俊悄无声息,低调来到牛魂山附近,然后发现这里除了轮回渊的降头师之外,竟然还有道门弟子。 道门外丹派圣地蜀山派的传人。 一个中年女子和一个青年女子,看起来像是一对师徒。 雷俊回忆,之前小师姐唐晓棠接任天师之位的大典上,何东行、叶东明等蜀山长老率队来贺,当时蜀山道贺人群中,自己好像见过那个中年女子,名叫江东雨,中三天修为的蜀山长老。 此刻,江东雨正注视自己的徒弟:“澄君,你这几天怎么回事,魂不守舍的?” 那名唤杨澄君的青年女子低首:“师父勿忧,弟子没事,想是因为身中巫咒尚未彻底解除,所以心神时常恍惚。” 江东雨皱眉不已:“已经拖延许久,这样下去恐不是办法,我们还是返回蜀山,请掌门师兄他们出手祓除巫咒。” 杨澄君:“师父,还是不必了,刘峒主说行功已经到了关键时刻,弟子不可擅动,否则会前功尽弃!” 她师父深深看了她一眼:“轮回渊那个巫祝说的话,你倒是相当信服。” 杨澄君轻声道:“师父,是刘峒主先前救了我。” 江东雨:“他也害了不知多少人,我在附近打听过一二,他名声可不怎么好。” 杨澄君忙道:“师父,刘峒主说他很后悔从前做下的杀孽,有生之年定当奋力弥补。” 江东雨深深看了自己徒弟一眼:“雨江最近不太平,我们不要节外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