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潇湘仙客飞 (第2/2页)
在野之儒家,兴起只近二十来年,虽有 “五子”红极一时,亦难当佛道千年之积累,因此,经论大会极可能是佛道争雄之会。想必各位都听说过前朝的佛道大辩论吧!当时少林福裕大师等天下一十七位高僧与全真教李志常等一十七位高道论辩,最终以道家失败而告终,从此,佛学大盛。延至本朝,太祖皇帝龙兴之前也曾蛰伏佛寺。而当今圣上登极亦有大和尚道衍泰半之功。由此观之,今上应该大力扶助佛事才是。” 不知不觉,楼上已是静了下来,大家都听着这位老者的高论。“是啊,是啊,这位老先生说的有理啊!” “这还有理?有啥理,简直是胡说八道,没看到当今武林各派,看似百家争鸣,实则武当独尊吗?那少林派早就不如往日风光了。我还听说在苏、杭一带,许多寺庙都遭到搜查、和尚都遭到迫害呢,还扶助佛事,扶个屁。”有人大声反对,却原来是一个头陀,看样子,他既无出家人的慈悲,更无出家人的谦和,有的只是一肚子的怨气。 众人听这人的言语,虽说多有冒犯,却也基本属实,不禁对那老儿的话将信将疑。 “说得好,这其实就是我要说的。事实上,当今皇上怀疑建文废帝并未自焚而死,而是遁入佛门了,听说有人在苏杭一带见其剃度出家,于是,便有方才那位师傅所言之事。” 众人面面相觑。 “这只是其一,更重要的是,当今圣上以为,像道衍那样胸藏万斛珠玑,可颠倒乾坤的人,有一人足矣……后话我就不多讲了。”那老者讲完,颇为自得,又抿了一口茶。
“所以,举办这次经论会是为了扶正道家,打击释家?”有脑瓜子灵活的已想到了这一步,如是问到。 “那未必吧!那皇帝老儿怎知这些个牛鼻子能胜得了那些秃驴呢?”这人说的粗鲁,却引得大家哄堂大笑。 “莫说传闻张真人尚健在,他的几位高徒亦非等闲之辈,就算没有他们,朝廷照样有办法。”那老者笑道,丝毫不觉得自己在此妄议朝政有何失言之处。 众人遂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起来,想想若是能在武当沾一沾张真人仙气,那可是死也值了。 “义父,莫非真的像他所说?”这边,方凌燕的思维显然被那位老者的高论给调了起来。 “这可说不好啊,这经纶大会本就与武林争霸不同,比的是文墨而非勇武,若非有经年累月的积淀,的确上不得大雅之堂,因此,佛、道、儒三家之争不无道理。至于说佛道谁强谁弱,据我所知,天台山,五台山的几位高僧都因寺内变乱无暇分身,不能赴会的,也许这其中确有什么玄机” “可是,有少林在啊,一百多年前的少林可以率众僧论败全真,今天就不可以吗?而且,我们儒门真的就如他所说难当一辩么?” “今非昔比呀,当时佛门除了中土各教派外,还有蒙古,乌斯藏等地的密宗高僧、交游甚广,且当时的道家只全真独秀,亦无今日之胜状。至于说我儒门,的确是近二十来年我与你四位师叔伯共创,积累尚浅,不得不承认。” “那我们还去不去呀?”方凌燕直盯着她义父,生怕他说不去了。 “当然得去,不去你这丫头肯定又要找地方打架出气了。再说,我与你五位师叔伯已经十多年没见了,正好借此机会叙叙旧。” 原来,这青衣长者乃是衡山派掌门“玉徽子”——王肇仁,此行带着大弟子李如风和义女方凌燕一路自湘江北上转洞庭,下武昌,准备溯汉水而上,奔武当经论大会而去。 “嘿嘿……”方凌燕龇牙咧嘴的傻笑,“听说外公家就在襄阳,我们是不是要顺道去拜访一下啊!” “师妹,这我都不知道,你怎么知道的?”李如风瞪大了眼睛,目不转睛地盯着方凌燕。 “师娘才不会和你说呢!哼……”方凌燕故意拿他寻开心,其实这是之前义弟王文宣对自己说的,只是后来文宣染病,竟然一病不起,撒手人寰了,义父白发人送黑发人,此时自然不便提起。 王肇仁道:“待我们回程,自是要去看望的。” 看着这两个徒弟逗趣,王肇仁捋须微笑,又微微摇头。这两个年轻人的心思他岂会不懂,二人自然是衡山派年轻一代的佼佼者,外人看来,也算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了,但作为师傅的他岂不知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燕儿的心思却不在这上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