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现场 (第2/2页)
“差不多可以彩排了。”窦梁悄摸摸过来。 午饭前他指挥丁惠来,也就是叫她问彩排的事。恰好老王他们带饭回来,所以暂且搁浅。但窦梁还是愿意早点把彩排给完结,倒不是他多么热爱这职业,而是他想早退,去接女儿放学,只是这个理由他不好说出口。窦梁站在一旁不断摩挲着手掌。 “……这个镜头到时候从这个角度过来,灯光师从这个角度。”宁虚一边拿着本子,一边朝湖里比划。 “随便弄弄得了。”我特别反对。 “要严谨……” “这就是个真人秀,严谨到哪里去?老百姓就爱看有趣的反应!”我说。 我专业学过影视后,就不爱看真人秀演出,在我最痛恨的节目中,排行前三位便是脱口秀、辩论赛、真人秀。虽然我痛恨它们,但不意味着我不懂。 “……这就跟鬼畜视频一个道理,对一个小小的举动,有个应激作用,刺激人脑神经。”我说。 宁虚舔舔嘴唇,显得有点不耐烦。 “你越刻意,效果越不好,一个布景颜色重新粉刷过五次,那叫精致的完美主义作风!”我说,“老百姓喜欢什么?喜欢朴实的东西!越精致,越小资,脱离人民大众!” 我这话令宁虚不能忍了。 他是个标准接受被艺术美化的功利思想洗脑的人。 他急不可耐地想要和我辩论。 “先彩排!”我说。 “……” “彩排完有什么差的漏的,再补!”我强调道。 窦梁在一旁急急忙忙附和。
宁虚听老主持人帮衬,只好同意。但冷着张脸。他小家子气,不想理我。 窦梁也不好安抚他的,赔笑地站在一边。王明后粗枝大叶,看不懂宁虚的不悦,以为我们谈妥了,招手就叫工作人员动起来。 打光的打光。 摄制的摄制。 还有把电焊工造声事业暂停了,他们原先在附近收拾边边角角,搞装修,尘土大起,滋啦地作响。好在装修都是收尾工作,为的是满足宁虚的个人主义审美观。 我们走到阳光下,阳光明媚,光芒晃眼。几名员工拖拽着轨道进场拼接,远处林荫漫长,流水潺潺。林间偶尔几声的布谷鸟的啼叫,婉转明媚,惹得众人侧目。 真人秀需要彩排。 这是理所当然的。 我们要检查实际拍摄的效果,灯光如何,摄制如何,安全如何,流程大概在多短的时间内完成。“开拍!”宁虚打板。 一旁的导演惊讶地望着他。 综艺、影视都有打板的,主要是为了方便剪辑。 他们打的那块板,叫场记板。因为摄像镜头很多,后期剪辑活动也多。剪辑老师如果根据场记板工作,能节省很多时间。这就和学生们做作业的错题本类似,复习起来肯定比重新做一张卷子轻松。 在拍摄中,手持打板的,往往是场记。场记的职责这里暂时不细说了。但喊开拍的,通常是导演。导演并不敲板,这里是个误区——现在许多作品中都会搞混这点。导演要坐在监视器后面,时时刻刻盯着屏幕。因为一敲板,摄像机就开始录了。在镜头前敲下板,再跑回来看镜头,这不是错过了很多录制嘛?所以根本行不通的。 因此导演很惊讶,他扫了一眼宁虚,心想,我都没喊开拍,你就喊开拍了? 导演心里很不高兴。 他觉得自己没受到重视。 导演中心制,应该算是我国拍摄的核心体系。国外电视剧很多是编剧中心制。这就酿造成,他们一部作品摄制时间很长。所以网络上动辄高喊季播剧是成熟的影视剧拍摄体制的那些网民,其实恰恰不理解,这往往是因为国外没有系统的表演教育体系与分工明确、凝聚团结的剧组,所以不得不拖长时间,拍短小的剧集。 不然一部戏,拍个五十集的电视剧,能拍十年,观众乐意看不? 但国内拍摄中,也有问题。 那就是导演中心制往往实施的不到位,资方和平台的压力过大,制片组和导演组有创作理念上的冲突。 “老子受摄制主任的气已经很久了,还要忍受你宁虚!”导演心中怒骂,他憋气很久了,可无可奈何的,还不能发脾气。他的职业习惯令他下意识的在听到开拍后,就死死盯住镜头。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着,导演仍然紧紧盯着屏幕,他眼睛都不敢眨一下,全神贯注,这是他的职业习惯。 “那是什么?!”忽然,导演一愣,原来在监视器屏幕中的一角,一个摄像画面忽然猛地一黑,那个镜头原先应该照向湖面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