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圈幕后大神_第一百零一章 方法派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零一章 方法派 (第2/2页)

r>    “张幕,没想到你是这样的张幕!”老王惊道。

    “废话,这不是普通电影,是爱情喜剧!”

    “……”

    “如果女主不漂亮,这电影会少一半吸引力,女孩会看,男性哪个去看这玩意儿?漂亮的女友发发脾气那叫情趣,不漂亮的发脾气那叫找虐!”我强调道。

    老王倒吸一口冷气,呆了一呆:“可这电影不是这个意思!”

    “但观众是。”我说。

    “喂喂!别小瞧观众啊!”

    “没小瞧。”我说,“至少有很大一部分如此。”我沉默片刻后,道:“像我们这种搞文娱的,一定不能傲慢……”

    “……”

    “老王,我们认识这么多年了,你还不了解我吗?我不是以貌取人的家伙,我极其厌恶美女编剧、美女导演、美女作家这些乱七八糟的噱头——幕后工作者就老老实实干它的幕后,把事情完成好……但演员不一样。脸、身段,是演出的工具!”

    “……”

    “虽然老百姓爱看什么人定胜天的玩意儿,人要从实际出发。老百姓能接受一个美女演丑女,但绝对不能容忍,一个长相普通还信誓旦旦她是倾城美女的角色。”

    有人看电影是冲着思想,有人冲着感情,还有人就单纯为看帅哥靓女逗个乐。

    好作品就得顾全这些。打比方《泰坦尼克号》,为什么这部电影经久不衰,原因众多,其中有一条,就是它顾全了大多数观众。

    所以行业内一直对它有争执,商业片大佬坚称它是商业片,文艺片泰斗力争它是文艺片;划类型的将其归纳成灾难片,做宣传的说它是旷古绝今的爱情片……它不是因争执而火,但它的确很巧妙地把不同思想揉碎,杂糅在整部电影中。

    无论它营造的与真实泰坦尼克号境况是否相同,但在电影层面,无疑是成功的。

    电影人若想安身立命,得要遵循社会的道理。我佩服那些独具一格、发扬个性的导演、编剧。但这些在国内就跟摇滚乐队差不多,基本上的都是家里有背景的人玩的,普通从业人员还是要理解自己与它的差异……它属于“地下”,虽然有“推手”把它们称作“艺术”,但不要否认,真正制作大众文化的人,在作品“艺术”内涵上,cao心更多。

    “靠!”老王说,“那演技怎么办呢?演得不好,观众要骂的呀!”

    “我会找方法派的演员。”

    “……”

    “国内大多数演员推崇体验派、表现派,但我更倾向于方法派表演。”我不假思索地说,“即使她演技一般,但这种派系塑造性强,也能应付过去。这也是一招非常有用的速成演技培训方式。”

    国内的表演教育体系太有划分特色了。

    基本上说,中戏教学属于体验派,北电属于表现派。当然实际cao作中,演员不可能完完全全属于某个派系,但或多或少有点倾向性,以某个表演派系为主。

    体验派,要求演员与角色融为一体。周迅、郝蕾等演员便属于体验派,这种体系难入戏,难出戏,技术含量高。评论家常常称赞这类演员有灵性。

    表现派,要求先塑造成一个“角色的形象”,然后再表演出这种“形象”。国内表现派演员有张国立、王刚等演员,这一类表演更容易塑造形象,但内心戏较为薄弱。

    方法派,大多时候不被目前的大陆教育体系认同,不少人把它认定为体验派的延伸。方法派和体验派的区别在于,它不要求演员和角色身心合一,允许演员自主创造演绎,对情感进行替换。

    打比方,李安曾经在《理性与情感》对艾玛要求,必须演出其他情感,不是被meimei要死打动,而是演出“恐惧”。他认为,如果用太熟练的设定,容易流于匠气。这就是用情感替换的方式。

    香港演员大多数使用的都是方法派表演,例如周星驰、梁朝伟、张曼玉等人。

    大陆演员中陈道明老师也是方法派,他曾经创造出“一惊一乍”的表演方法,在影视作品中有许多设计的环节。不过,他的表演中也有一部分体验派特色,因为内陆主流多数不承认方法派,所以习惯性把他归纳在体验派中。

    表演是一种技巧。

    演员总不能脱离这种技巧。

    现在许多流量艺人否认这种技巧,对于这种流量,追究他们的表演派系,他们就无地自容了,多数给出的答案要么沉默,要么“我有我自己的表演方式”,要么“我们要创造出新的表演体系!”,这便是划分演员和骗钱的最大区别。

    因为吴处儒给我们的时间不太够,体验派演员需要太多的经验和天赋了,我们又很难在表现派演员中找到那么年轻、那么绝伦的演员。

    所以我寄希望于,能否找到很聪明的、能理解我意图的,有方法派的技巧,能让我与他们合作,完成影片整体结构的演员。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