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导演的功力 (第2/2页)
一个个零散的小故事堆砌而成,打赌、打壁球、剑道、被逼穿高跟鞋,一直演进到游乐场遭遇逃兵,故事渐渐才逐渐清晰明朗,直到后来揭示女主前男友去世,而无法走脱的感情心境,剧情才明晰起来。 这是一部关于情感的电影,故事将主人公与环境融合起来。对别人的劝诫是对自己的劝诫,幻想中的痛苦是现实中的痛苦。 比方女主的那席话“喂!你的女朋友变心了,对吗?你真的还爱她吗?问问你自己,我想是不爱了吧。如果你是真的爱她,那就放手吧。不然,那就算不上是真爱。对一个你不爱的人,就算结婚了又有什么用呢?……既然我们都需要不断地学习,就应该努力继续活下去。”——当然,原电影中,这里是逃兵,为了避免给国家添麻烦,我干脆在这直接给改成服刑人员;又比如说,在女主幻想的故事中,活着的人被死去的人殉情了,“我还是很伤心,我想我还是忘不了他。”,现实的痛苦无法抒怀,就寄托在幻想之中了。 “我一直认为,爱情电影要更难拍。”我曾对王明后如此说。 “为什么啊?” “因为爱情中的元素实在太多了。”我说,“它不像刑侦片中有明显的逻辑线,也不如科幻片中有个完整的故事大纲。愈是逻辑简单剧情离奇的,愈容易在电影中展现……爱情,这个元素,太复杂了。喜欢是一种感情,是怎样的感情,怎样和现实连接,是一个未知的难题。” “有这么难吗?”
“恩,爱情就像是个意外的恶作剧。”我说。 我很难探清爱情的逻辑性,有人说,这是恋母情节在成年后的体现,人挑选的对象要么个性与父母相似,要么完全相反,从中获得熟悉感或安全感;也有研究表明,这是一种生理激素,在相处过程中自然苯基乙胺与多巴胺,或者去甲肾上激素等等增多。 还有人拿纸乱情迷来形容,大概这个话题很难得到一致的答案。爱上什么人,和被什么人所爱,很难有个准确的具有一致性的结果。 一切只是意外。 意外地遇到某个人,喜欢某个人,被某个人喜欢,陷入局中便身不由己。“靠!你是不是想得太多!”王明后吐槽道,“你都拍爱情片了,还说不了解?开什么玩笑呢?” “不了解也能拍啊!” “对啊,不了解也能谈恋爱啊!”王明后道,“感觉对了就对了,电影嘛,非得搞个你死我活的,这这、这不就是那什么吊桥效应?给双方加点磨难,然后对对方爱得就会更深?” “……你那是抖M想法。” 王明后和许嘉莉两人总爱得死去活来的,制造的麻烦重重,我偶尔听说一两件,也只能感叹有的人就喜欢作死,拦都拦不住。可见有人是喜欢在爱情中找折腾,有的人是在折腾中产生爱情。 我依然无法准确概括爱情的定义,但不得不说,这部电影用它独特的方式来描述爱情。 “在两三个小时内,想说明这么宏大的母题,的确太难了!”我说,“这部电影很了不起,不单纯是编剧,更是导演的能力!” “啊?” “如果单纯拯救个美女,或者相亲,又或者是为一个小问题闹分手复合,那不是个难题。”我解释道,“这部电影却非要拿生活的零散片段,组成整部电影。从絮叨家庭中的教育出发、给同学代替点名、朋友间吹牛追捧……用一些很细节的东西将整个社会面貌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这些饱含真实感的细节,是编剧的功劳。可将这些看似琐碎的东西,能完整地串成一条直线,推动剧情下去,这就是导演的功力了。” “……” “这些零碎的细节,让故事真实,但这部剧又有太多戏剧性的东西,梦境与现实,还有不断地偶遇与错过。” “我不明白!我不明白!”老王捂着脑袋。 “记住,电影是一门技巧,而不是全然的天马行空!”我说,接着,我看向其他地方,“主流媒体一直忽略这点,在它们的形容中,电影的制作仿佛是醍醐灌顶、受神感召的过程。这部电影也一样,它并不好拍摄,剧本薄弱,有太多零散的小故事,用普通的叙述方法是行不通的。多亏了导演,将故事连贯起来,加强景深的变化、适度使用蒙太奇、将象征的概念落实到画面,构图的叠加与对比不断撞击、并置,将意识完整地串联起来而不显得突兀——还要感谢另外一个人,弗朗索瓦特吕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