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圈幕后大神_第二百一十章 绸缎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一十章 绸缎 (第2/2页)

名片!

    我以前一直不太理解,那些打工的,动不动发名片是什么意思。直到如今,我深切地感受到这玩意儿的重要。

    像小胖这样无精打采的,太丢份了……算了,还是先把小胖给开了,比较省事!

    我面色悻悻的。焦无远已经在桌上翻找到名片交给我了。我看到抽屉中的特效公司的名片,多嘴地问了一句:“焦先生认识特效公司?”

    “这个?”焦无远也不含糊,直接把那张名片捞起来,递给了我。我顺手接过,果然是特效公司,心里有点奇怪。

    “以前合作过,我以前给一个电影剧组做服装设计,那时候的后台相遇,互相递交过名片。”焦无远说。

    “哦,特效电影,那一定很了不起吧!”我翻来覆去看那张名片,默默将背后的联系方式背下来。我知晓,这事要指望小胖有眼力见,是不太现实的!

    “很普通。”焦无远摇摇头。

    他欲言又止,仿佛不愿意说别人坏话。

    “他们是做什么的?宇宙战争?光影打斗?”我背完号码,捏着名片,好奇地问焦无远。焦无远想了又想,最后老老实实回答:“主要是古装建筑设计。

    现在剧组大多是在摄制棚里拍摄,后面全铺上绿布,山川水流,竹轩密林,皆是特效合成……说句不好听的,粗制滥造,是一部由特效堆砌的春花秋月,夏虫冬雪的作品!”

    我手里翻玩着名片,纸片在手指中翻滚。我的脑子在飞速地思索,思维也更加敏锐,名片越翻越快,像刀片般,下一秒就要砍向别人脖颈上的动脉!宛若死神降临!

    “特效!”我喃喃自语道。

    “没用的东西!”焦无远摇摇头,他的声音把我拉回现实。当然,他的话里还带着那些糟老头子素有的固执己见,可一把再糟的钝刀在空中挥舞,也能让人感受到切骨的凉意。

    “以前拍电影,天南海北,世界各地到处跑!”焦无远道,“现在就窝在棚子里了……可世界上没有哪一栋屋子地板上的虫蛀是相同的,也没有哪一片雪花是相同的!加拿大、澳大利亚……和东北老林内的大雪是一回事吗?棚子里靠特效做的是一回事吗?”

    我承认这点,笑了一下,把手里头的名片还给焦无远,可也忍不住问道:“那拍雪景怎么办?现在我们这边是大夏天,澳洲和我们相反,总能拍点雪花……不然,造雪机虽聚拢点雪出来,但光线总不一样!”

    的确,刚刚在看到名片那一刹那,我动了点用特效的愚蠢念头,可接着又飞快地被打消掉了。摄像机不能解决的事,未必特效就能解决得好。再者说了,想在这炎炎夏日中拍出雪景梅亭的场景,总不能到澳洲临时搭个影视基地吧?可若这些方法全然无效,难道我们真的只能磨蹭时间,拍个一年?

    不料,焦无远听罢,大吃一惊,问道:“难道你不知道布料是吃光的?”

    “当然知道。”我心里有些奇怪,要不是为了布料的吃光性,刚刚我有必要谈那么多嘛?

    “哦,你还太年轻了,可能不清楚。”焦无远忽然醒悟过来,“你没有见过老一辈的摄影棚?”我摇摇头。焦无远解释道道:“过去有用毛竹搭起来的摄影棚,那时候补光又不像现在有打光板,有些戏份得要看天气演,有时日头毒,就拿布条铺在上面的竹竿上,能挡一些光,这样拍下来好看!”

    我忽然醒悟过来。

    一点灵感从我的脑海中漫起。

    它就像是沾染点薄荷的绿色,瞬间醍醐满脑,原先昏昏沉沉的感受被驱逐出去。

    没错,布料是吃光的!

    就像坐高铁时透着车窗看到的那样,有些田野或者靠郊区的地方搭建了大棚,现在虽然多是玻璃和塑料薄膜式。可还有一种大棚,是用布料搭在架子上的,这些布料能够阻拦光线,保持热量。

    我打了一个激灵,把感激的目光朝焦无远投去。

    焦无远似乎并没意识到,只是客气地跟我说了几句话。正如他刚才所言那般,这种方式不是独创的,只不过在当代,容易被忽视。

    老一辈没有如今得天独厚的环境和机器,因而只能用他们独特的思想和技巧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难题。这种方式我应该知道,我以前也学过,《艺伎回忆录》也是这么打光的,在楼与楼之间的顶端搭上布料,这才营造出美丽的景色。只不过知识与实际运用有区别,我的脑子先入为主地把它当作大难题,因而忽略了这点,没有意识到这反而是理所当然的方式。

    我再三感谢,这才领着小胖起身告辞。临走时,办公室内的员工还在低声交谈,有些人埋着头,神情专注。

    过了几天,我叫来灯光指导,又把包阳阳叫上,几个人对比着光线翻看布料,经过一番试验,终于挑出合适的布料。也找到性价比最高的、具有最合适的吸光效果、足够让我们在夏季模拟冬天光线拍出雪景的布料——绸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