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一十三章 放肆大胆地去演 (第1/2页)
李洛在反复练台词时,我拿着剧本对着墙琢磨即将拍摄的那段剧情。 这场戏没有台词。 没有台词更考验演员肢体语言与对剧本的领悟力。刘中悟挑选这部分戏,着重的是天赋!有天赋,就能方便电影拍摄的开展。 可天赋这一词,大多数是演员自认为有,可实际上恰恰缺乏的。 导演慧眼识珠,那也是在日积月累下见识过很多演员所积累的经验。 我脑子飞快地运转,在模拟着要拍的画面。不由自主的,身体动了两下。我的拳头用力地按在墙面上。 “爆发!爆发!”我在心里默念。 这是一场需要爆发的戏,不单单靠的是动作,更是一股精神。我按着墙壁恼怒地思索,怎样才能把画面拍得更激扬。 我的手不由地握成一个拳头。 李洛害怕地倒退一步,举措不安地望向我,她怕打搅我的思考。 我忽然灵机一动,把布景场地中的设备一样样往外拿。 “你在干什么?” “把这些东西搬空!”我说。 我把茶几上、饭桌上,甚至冰箱顶端的一些摆设取了下来。李洛惶恐地站在一旁,她不敢插手:“可是,这些是刘导布置的……” “那又怎么样?拿走就是!” “你不怕还有用……?” “有用的道具都在剧本上了。”我回头望了她一眼,冷静地说,“现在我用的,是我需要的!”李洛听我这么说,显然是不认同的。这也难怪!她只是个演员,给了场地,就需要在相对应的场景下演戏。她没有太多的辩驳权。而导演不同,需要各个方面的考虑,要求各部门协作。这是职业不同的划分。 怀着预期的心情,收获到超出预料的惊喜,这也是电影艺术的魅力之一。 “为什么要扔啊?”李洛不阻拦,但不意味着她不发问。 “场景太拥挤了,不适合爆发!”我说。 同样是打斗场面,在拥挤逼仄的小巷子中打斗和开阔场地打斗,带给观众的感官是不同的。这是一种欺骗的艺术。正如胜与输,打赢和失败,给人带来对真理是非的混淆认知(人们喜欢相信成功的,就是真理),场地的不同,影响人们的情感。 “前头两场情绪低落的戏,如果再不来场令人振奋人心的场景,恐怕观众就要冲出电影院了。”我一边扔东西,一边说,“痛苦,也能酣畅淋漓啊!” 李洛沉默了一会儿。“……有什么我能帮你的吗?”她忽然露出微笑。 我侧头惊诧地望了她一眼。 之后我们两又花了一段时间,把场地重新布置一下。估计老白来,要抓狂了。好在不用担心没办法还原。片场的瓶瓶罐罐,桌椅柜子,底部都有场记贴的标签纸,好方便他们下一次再重新部署场地。我们把场地清空后,中间留出很大的一个场地,餐桌也被挪到一边,就在冰箱的前面。画面横向被切割成1:6:3的比例,中间一大块都是空地,结构横向,显然比之前5:5构造舒坦很多。 李洛好奇地眨巴眼,她虽然搭手帮忙了,但仍然不理解这其中的功效。我走到空地前,挥舞了下四肢,摆了个架势,不得不感慨现在的场记与场工,越来越没有以前的负责任了。刚刚那小小的空地,要上演打砸的戏份,显然迈不出手脚。可见他们搭好场景后,没有自己试一试。 “你看看,这样!” 我招呼李洛,演示给她看。当然,不会用实物表演,实物数量有限,当然是等正式开拍后再让演员砸。 我把动作分解成三个部分,第一个我做出拿杯子往地上砸的动作,这吓了李洛一跳。接着,我绕到右边的餐桌前,一伸脚,椅子勾倒。最后一个部分再情绪暴动,虚虚地做了个推桌子的动作,再发狂般冲到左首边的墙壁,做了个打开橱柜,扔东西,挥架子的行径,最后用身体撞墙。 李洛看呆了。 “可以了吧?”我比划给她看,“现在场地大了,这场戏需要个三分钟,节奏点可以因场地给切割成三到四个层次,表演空间大了许多……之前的空间只有两个点,在小空地里干上两分钟,再怼一分钟墙——那演得特别压抑!”李洛傻乎乎地站着。“你要不要试试,刚刚就这两块地,你看怎么演出三分钟的戏?”我建议道。 李洛犹豫了下,再我的鼓励下,仍然尝试了遍。演员需要模拟各种场景。 她站在空地前,尝试两三遍,终于得出结论,的确要像我安排的那样。现在空间放宽后,好演了许多。 “你太厉害了!”李洛由衷地赞道。 “还行。” 其实我也不是一眼就看穿的。 我没那个天赋。之前老白给我看先头的那位执行导演拍的片子。他一直摇晃镜头,一下子推一下子拉,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因为这场地太窄了。如果固定一个镜头,那必然很乏味。且拍摄的内容又是一个演员的独角戏。只能通过切换镜头,来调节表演的情绪。 而场地也没有提供给演员发挥演技的空间,因而他想要创造性地加点镜头,把原先孤立的场景给打破,结果能力有限,做不到,所以从最后的影视呈现效果看,就是反其道的搞压抑,搞混乱,这种投机取巧对电影拍摄来说是不可取的。 李洛露出个灿烂的笑容,她拍了拍手上的灰,面朝导演区,刚想和我说什么话。结果一下子愣住了。 我心知肯定是出了什么情况,也侧过身,随着她的目光望过去。只见棚门口站着两个人,惶恐不安地朝内走了过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