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一十九章 少女A (第1/2页)
我来到刘导剧组,只提了个条件。 “啊?带着编剧来?”老白一听,忙不迭地答应,“可以啊!可以啊!” “好,那就说定了。就两个月,超过两个月我肯定不干了!” “唉,不会耽搁你太长时间。”老白骗起人来,一点都不含糊。 这种人天天在片场跑。今天得罪人了,乖乖给人当孙子,明天赚钱了,又是一副大爷状。如果要把小知识分子的那套套用到娱乐圈资本运营游戏中,玻璃心转上几回,碎成渣儿,也不够用。 因而我即使对这剧本和点心盒的事不满意,也不会表现出来。 “来来来!编剧嘛,现场写剧本,那我也长见识了!”老白很兴奋,“我还没见识过呢,两个月够不够啊,要不要再挪一点时间?” “肯定够了。”我态度果断。 “……” 我熬了一夜制作工作活动表。 叶成被我拉到刘中悟的剧组中,我俩都顶着黑眼圈,我是熬夜搞工作,他属于艺术创造人士的从业特色,昼夜颠倒——白天办公没心情,晚上灵感嗖嗖流。 按他逻辑,“白天生活气息太重了!”,收水电费的,物业的,早午餐吃什么,晚餐吃什么,各类抱怨,养老金保险街边吵架的,倒车请交警的……纷扰扰乱他的思绪。“晚上别人睡了,当世界都死了,心静了,灵感就充足了!”这是他的原话。 我不太能理解这种思维。 虽然我有时也喜欢独处,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长年累月沉浸思绪在虚幻中,那对我来说,是一种痛楚。疑惧容易在孤独中袭来。短暂的孤独是一种享受,是自我反省及智慧的必然过程。可像他那种自虐倾向地沉浸在文学中,只能说是文人特有的敏感外化了。 也是这番理由。我说服叶成的过程也耗费了很长时间。 他也不是不愿意与社会和解,只是与父母不居住在一起,孤苦伶仃飘荡在外地,远离家乡。职业又很独特,一时半会难以交到同龄朋友,所以才更爱封闭自我。常年熬夜令他枯瘦如柴,在猝死之前更有脱发问题困扰着他,改变生活作息,似乎迫在眉睫。 他迟疑没多久。 终于决定以这次驻扎剧组,当作作息调节的情由。他来到剧组,浑身邋遢,汗臭熏天,一脸阴沉,神情癫狂,谁向他问好,他都不回应。老白看到了,也吓了一大跳,他以为我是想报复他,从哪儿雇了个精神病。因而战战兢兢,也不敢多说话。 “这就是你们剧组的编剧?”老白私下问,“两个月,能写完吗?” 等看见叶成如灌水的码字速度后。 老白彻底惊呆了。 “这!”老白说。 “现在的年轻人啊。”我同情地摇摇头,“不要小瞧年轻人的码字速度了。”如果单纯填鸭似的码字,经过长期练习的写手都能很快地解决长篇大论。这些文学创造者们,无时无刻地不在构思。当然,如果需要深思熟虑考究过剧情的,或者是对细节纠结很多的,速度未必会快。通常的网络小说,不过是注水罢了。在实际创作中,往往出现的,是思维速度跟不上手速造成的有效文字较少的情况。 可叶成现在的情况不同。 他是把过去已经存在过的作品再次搬出来,而不是作为小说发表,不必考究结构分段。因为这些文字会再次转变为镜头剧本。随心所欲,从容不迫,这令他能利用灌水的速度写出一整篇高质量的文学剧本。 老白看呆了:“你可捡到宝了!” “他以前可是个小说家。”我说,“是个堂堂正正的小说家!”一句话刚说,叶成眼神古怪地望我一眼,手一抖,一连串错字出现。 “……” 所幸老白没看到他的手忙脚乱。 现在老白只剩下满心佩服。而我也不愿意在探讨和提出修改意见时插手叶成写作的事。于是就主动提出,去刘导那看看。老白忙不迭地答应了。 重新来到那栋木楼前。 老白和我聊了几句,就去找刘导了。因为刘夫人今天来探班,他不知道会不会打搅他俩相聚,就让我在楼下等着。 因为昨夜忙碌,实在困顿。 我就来到石牌坊前,靠着柱子,眯了一会儿。阳光火辣辣地晒着,我全靠毅力才没有倒下来。以前拍戏时,失眠通宵已经是常态了,这种失眠和小说家的那种完全不是一回事。他们是自找没趣,我是单纯辛苦。相比起来,我读书上学时的熬夜,反而把身体调规律了。所以如今,刚开始忙碌,就有些扛不住。等到老白叫我时,我已靠坐着睡着了,他叫醒我,我拍拍衣服爬起来,背后蹭了一衣裳的灰。 老白领着我上楼进屋。“我表嫂回去了。”老白说,“你过几天能见到她。”我们蹬蹬踏上木楼。老式木楼既窄又陡,侧边还是斜坡,踩上去感觉很危险。好容易来到二楼的走廊,一眼望见刘中悟。 刘中悟导演沉默不语,他直直站在椅子上,滑稽的动作就像是一座马戏团内搬出的雕像。见到我后,他忽然笑了,如同魔术师的指挥棒一舞,石雕活了过来,被赋予生命的他从椅子上一跳而下,他高兴地拢起袖子,一拍巴掌。 屋里有两男两女。 令人吃惊的,这四人我都认识。 苏和与李洛自不必说,上次见过面了。 另一个是杨西。 杨西他现在应该和我哥关系更近一点,但我认识他挺早,早在刚来到这世界,就认识他和李洛了。“好哇好哇!”李洛看到我,撇着眼瞧我,“你不是不来吗?” “人算不如天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