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二十四章 诛心之言 (第2/2页)
后萧钦言从内门之中走了出来。萧钦言弹了弹官帽,正了正衣襟一旁的内侍来到百官面前显然此乃口谕,萧钦言也立刻跪了下来。“通玄道人蛊惑于朕,现下令剥去一切职务遣散教众,流放三千里!”此言一出百官齐呼陛下英明,有人举袖拭泪,有人早已经泣不成声,有人甚至已经直接昏厥了过去。将通玄道人处以死刑是不可能的,宋律中除了谋反、大逆、谋叛、恶逆之外,死刑之罪都可以通过赎金免去。可是宦官的声音刚刚落下,一个身影从背后出现说道:“既然尔等要正君道,那么也当明臣职,既然宋律办不了,便让百官来审一审!”赵恒此刻现身于众人面前,众人齐呼参见陛下声音此起彼伏。赵恒怎么可能如此轻易屈服,他想要让百官给杨秉定罪,若是杨秉无罪那么他便圣明无瑕的形象就维持不了了。在赵恒的心中,他明白杨秉乃是一番赤子之心,可是此等公心却是在挑战皇权。这忠正的臣子就像是那清水一样,而他如同那高山,若是这水漫过了山头,那就是泛滥了。这不教而诛谓之虐,他要百官指出杨秉的罪责那么百姓和士子就没有指责他的借口了,他诛的不仅仅是杨秉一人之心,还有百官之心。而刚刚从地面跪伏起身的百官此刻也并没有其他想法了,如今这场劝戒天下人也明白了是他们劝回了圣明的君主回头。甚至是吴恕这位从一开始,便对杨秉此举颇为赞许的他也默认了赵恒的这番cao作。从开国以来,大宋从未有过百官齐审一位仅仅从六品的秘阁修撰。想要给他定罪,自然要从那一纸《陈情民事疏》一一驳斥,方才给他论罪。原本在人群之中扮演仗义死节的忠臣王素,从人群之中站了出来率先发声:“杨秉此人为邀直名,笼络民心此等悖逆之臣,我等皆恶之!”而其他的百官也顺意依从,可是却没有王素这般厚脸面,只是抬袖遮面。因为诸多大臣心中明白,若是没有杨秉报以死志上疏,如何有如今百官上谏的时候,又如何能够让川陕四路,河北之地的百姓免于盘剥。可这些他们都明白与了解,可是如今的局面也是最好的结果。王素最为擅长揣摩上意,他若不是在这场浩大的百官叩阙之下无奈随从,他可以为了圣意忘记礼义廉耻。他嫉妒杨秉能够得到民心和这名声,如今这样好的机会如何能够放过。可是他却不知他的出头不仅仅没有博得官家青睐,而且惹得群臣的嫌恶。这场声势浩大的百官叩阙的戏码,终究到了落幕的时候了。赵恒身边的内侍,钱都知不仅仅深受官家信任且职务颇重,左右都知已经是内侍省最高的职务了。看着众人的退场他也只是笑了笑,一旁的小宦问道:“干爹,为何雷押班明明置身事外依旧难免灾殃,而王制诰主动示好却卖力不讨好?”钱都知看着这些人的身影笑着说:“张茂则,我们这些人也好,或者是外面那些体面的相公也好,我总结了“三思”而行!”“这三思,分别是思危,思退,思变!这雷敬不思危,不知道自己已经身陷乱局却浑然不知,遭受灾殃也是应有之理,而王素则是只想一味进取不思退路,俗话说事不可做绝,话不可说死就是这个道理!”“而思变这身着紫袍的诸位相公都是深谙此道,懂得看清形势!”他们这种无后之人想要在宫中久存,自然也要思索退路,这同样也是思退,会在宫中选出聪明机灵的小宦为自己养老,传授这些经验就是能让他在未来走的更远。……张方平与杜长风都从牢狱之中放了出来,他们因为身份的特殊,所以并没有受到严苛对待。“山长,如今我们重见光明想来定然是官家听从了杨兄谏言,看来我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张方平抚须笑着说:“圣天子英明,圣明烛照定然不会被小人蒙蔽!”这大理寺之外有许多都是,汴京书院的学子与学正,还有许多的东京百姓。这幅场面引得张方平抚须叹道:“德不孤,必有邻!”这整个东京城仿佛再次恢复以往祥和安宁的场景,只是坊间也有一些不好的传闻,如杨秉不过是邀名卖直之人,这如今官家听从了建议,乃是百官齐谏的结果。这坊间的传闻也是愈传愈广,有些人嫉妒于杨秉的名声,自然觉得这种传闻是真的,同样加入了这非议之中。而如今身在司狱中的杨秉端坐在着,这些日子身上的伤势也恢复的七七八八了,只需要恢复些元气身体便好了。顾千帆自然知道也听闻了,杨秉接下来需要面临的是什么?那些朝堂之中满口仁义道德,圣人典籍张口即来,在与官家互相博弈了数十年的群臣之中,杨秉真的能够还自己一个清白吗?他站在牢狱的入口,不忍心去告诉对方这个残忍的事实,可是即使他不说过几日他终究还是会面对。身边的陈廉并不知道实情,只是知道外面纷扰的景象,还在抱怨道:“如今坊间还有些不明就里之人,在败坏杨修撰的名声!”他自从见识了杨秉以死上谏后,便对于杨秉心中满是钦佩。而顾千帆则若有所思也明白这是有心人为之,这人的心中一旦生出怀疑,任何的疑点都会成为事实。白璧无瑕若是染上了污垢,那么无论最后得到任何结果,天下百姓还有士子都能接受。“顾头儿,要不要将那些人统统抓住好好审问一番,逼问幕后主使到底是谁,故意造谣生事!”顾千帆摆了摆手道:“陈廉,在地牢之外候着,不要让任何人进来!”陈廉虽然有些不解,还是应了下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