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从梦华录开始_第一百五十五章 庙宇和学宫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五十五章 庙宇和学宫 (第2/2页)

颇为好奇的问道:“这是哪位大善人要在这里修建庙宇,到时候我一定要来上香拜佛了!”

    她们早就听闻这学宫有人想要修建一座寺庙,这件事情早就在她们之中传开了。

    这些修建的人都是百姓,并非是因为杂役来做工,杂役就是负担夫役的多是下户的自耕农、半自耕农。同时,佃农编为客户,作为朝廷的编民,也要按丁口应夫役。

    少有会发放工钱的,如今朝廷不仅仅有工钱而且并不低,他们干活的时候也有劲,都十分用心。

    从县衙张贴出告示后,就有许多百姓自发的过来了,他们为何如此相信县衙,那还是因为杨秉上任后的一系列的善政。

    【话说,目前朗读听书最好用的app,野果阅读,.yeguoyuedu安装最新版。】

    也可以说他们一系列举措就好比商鞅变法的原木立信,在百姓心中留下了公信力。

    所以他们也都愿意相信,县衙的告示乃是真的。

    而且为了方便他们便于了解,每一处张贴的告示处都有小吏,避免百姓听不懂所以写的尽量简洁明了,小吏喊起来百姓就知道大概了。

    如今已经已经寒气退去,天气开始回温转暖了,这些民夫身上的衣服也单薄了些。

    见那民妇的话,正在动工的一名年轻人立刻站了出来说道:“这位大娘子可不能胡说,这是县令为我们绥德县修建的学院,将来我们的孩子也能读书科举考大官,可不是比什么求佛烧香灵验一点!”

    那民妇怀中还有一个竹篮,都是从相邻山麓的庙里上香下来的。

    听到年轻人的话,她自然不满意了冷着脸说道:“这县衙说的好听是为了兴建学院,不就是为了湖弄你们白白做工吗?”

    “还乐着为县衙说话,将来你们的孩子没钱进得了学宫吗?”

    一旁的一位男人年纪大一些,催促着说:“争论这些作甚,若是让县衙知道你偷懒定要将你赶回去!”

    男人听到后,立刻不再言语说道:“知道了,爹!”

    他们一家爷俩都来了这里,如今还未开春田里还不能播种,能够卖点力气就能换来不错的工钱这是奢求不来的。

    民妇有些疑惑不解,怎么为县衙干苦力活还有人上赶着的。

    从山麓下走上来一个中年人,看打扮和着装就可以看得出他是县衙的一名吏员。

    只是他的脸上有化不去的疲倦,他正是当初在江府大放厥词的袁桉。

    作为一个举人也说的上是一个读书人,如今却是和一群衙役四处奔走。

    不仅仅需要张贴告示还有耐心给一群“愚民”解答问题,他上山的目的就是在学宫门前也要贴上告示。

    不过是招生的告示,城中都已经张贴完毕了。

    他有些不解的是,这疏属山麓山上都是庙宇在这里张贴告示,都是一些供奉香火的信徒有何用?

    当然上面既然有所要求他也只能照办了,就当他张贴完告示的时候。

    一名农妇拦在他面前,说道:“这位官人,告示上写得什么?”

    袁桉在这几日的摧残折磨下,早已经逆来顺受了。

    于是耐心的将学院招生告示讲解了一遍,农妇惊讶的说道:“这读书还有钱拿,有新衣穿,有学舍住?”

    当然这只有学习成绩优异的才能有这样的待遇,所为的就是网罗英才。

    所为的就是为那些家境贫寒读书不能自给的学子一个读书的条件,这些钱财补贴可以让他们做到尽心的去读书。

    这也是为何需要募资的缘故,因为开销实在太大了。

    见那农妇一脸不敢置信的模样,袁桉给予了肯定回答。

    身后刚刚说话的年轻人也说了句:“不仅仅读书有钱拿,我们这些人还有工钱拿!知县可真是一个好官,若是十年前我有这样的机会,我也去能去读书,做一个大官和知县一样帮助我们这些穷苦人!”

    显然年轻人的话也成了左证,她连忙问道:“我家孩子聪明伶俐,读书一定也聪明!”

    说着激动的跑下了山,原本有些抱怨的袁桉这一刻像是明白了一些道理和问题。

    ……

    一个少年背着书箱喘着粗气,敲了敲家门一位中年汉子打开了门。

    少年张安乐,父母为他取名的时候希望他安安乐乐。

    他刚刚从社学回来,他所去的社学不是官府所设而是私塾。

    他之所以气喘吁吁的回来,因为社学距离他家很远,如果不跑着回来等到天黑走夜路就不安全了。

    可即使是这样读书也是一件十分奢侈的一件事情,看着他身上那单薄有些破旧,不知道缝补了多少次的旧衣,他只有两件衣服。

    如今已经转暖,可是在冬雪时节他也是穿着如此单薄的衣裳赶去社学,一日都未曾有过短缺。

    因为他相信书中自有黄金屋,若是有了黄金屋那么他们再也不用再去继续这样的生活了。

    刚刚回到了家中,十分小心的将书箱放在一旁,他十分懂事的上下忙活着。

    这书箱中有几张纸稿,还有一本不知多旧的《论语》。

    可是在他的眼中这无疑是一件珍宝,书虽然旧可是那都承载下了先贤的领悟和智慧。

    他的父亲是一位身形消瘦的中年人,明明如此方才三十岁,可是却句偻着身子就像是迟暮老年人一样。

    坐在那里打破了沉寂说道:“过几日就不要再去社学了吧!太远了,不安全!”

    张安乐听到父亲的话一下子怔怔站在原地,泪水无声得从眼角滑落。

    他没有反驳而是澹澹的应了句:“好!”

    紧接着便听道:“如今官府也建了一个书院,你读书聪明又努力一定能够被选进去的!”

    “听说读书读的好,不仅仅不收取学费还提供住处,以后不用再这么来回走动了!”

    他惊讶的转过身,破涕为笑的说:“嗯嗯,我一定会好好的读书!”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