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章 。礼崩乐坏,恢复周礼? (第2/2页)
舍些钱财,只不过是浮于表面并非治根的法子,只有彻底改变如今的现状才是真正对他们最大的善举。 他此刻仿佛真的就像是闲时的农人与同村的人坐在田埂上闲谈了几句,起了身拿起斗笠又戴了上去。 只有真正了解了底层的苦难,深入底层走一走方才能够更加真切的看到这个王朝的积弊之处,否则本着心里的想法去改变这个世道只不过是空中楼阁罢了! 如王莽自认为是儒学的绝对拥护认为当今世道礼崩乐坏只有恢复周礼,方才让这个世界恢复到三代以前,可结果却是整个阶级的崩溃,百姓的生活过得更加苦难。 而他也不会自认为自己是穿越者,所以自认为自己拥有着远超这个世界千年的眼界自认为用后代的制度来替代如今的旧制一样。 他吟诵道:“盆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有钱则买,无钱则!卖法禁虽产,多是幸免,惟天纲不漏。语云:富尔更替做,盖谓炫相报酬也。” 这是在感慨这田地买卖也是叙述现实,身边的杨怀仁此刻也明白为何杨相公会避开这县内的一些人亲自来到这些乡里,的确能看到他从未看到的场面,和听到一些从未听闻的事情。 他感慨道:“今日我方才明白为何经常会听见一些读书人常说,要平田井土那时候我还常常嘲笑他们太过天真!” 说着他摸了摸脑袋羞赧的说着,走在前列的杨秉回道:“你说的没错,他们的确太过天真!” 听到这话让杨怀仁有些摸不着头脑了,这话倒不是他听旁人说的而是知己好友曹俏所说,可今天看到的这一切他心里好不容易生出认同,可是却又被杨相公所驳斥自然有些摸不着头脑。 于是询问道:“相公,这平田井田不就是为了抑制这些士绅盘剥百姓,也就解决了土地兼并的问题了!” 他可不是那种大字不识的粗汉,他虽然说经赋华章写不出可却是也比普通人多出了许多的见识,如这种教育也使得他们不会断了家门传承,可以自小阅览兵书然后随着几场战役结合所学能够快速成长起来。
而且常年与曹俏走在一起,能够说出这番话也并不觉得奇怪。 杨秉倒也没有故作高深,缓缓道:“随着土地兼并的态势愈凶,国家赋税随之减少贫富悬殊国力愈削,这平田和井田看似是抑制之法,但是周礼难道真的就是对的吗?耕者得食,蚕者得衣不过是痴想罢了!” 吹嘘井田美化周礼中的均田,在杨秉的眼里不仅仅是空想而且是恶政,这周代的井田制度就是比如今更加残酷的农奴制度,对于小民的剥削更甚。 他们不过是通过书本去寻求解决之法,没有真切的去看到这个国家的积弊提出真正有所成效的建议。 可这些话不是如今的杨怀仁能够理解通透的,可杨秉两人走在田地牵着一头青牛可真是与招摇撞市无异了。 牛无论在何朝何代都是无比珍贵的财富,所以自然也会被有心人盯上。 “可打探清楚了这两个外乡人的身份,如今这方城县的水浑的很何事都要万分小心!” 说话之唤作郑三,因为在家中排行老三方才得了这个名字,之所以能够在这沙山村能够如此权势,那是因为他乃是这方城县那郑国安同宗的族人。 被安排在这里也是想要让族中人盯着这里,身边的说是打手倒也有些寒酸,不过是身着粗布麻衣有些健硕的庄稼汉罢了! 而郑三则是生的油光满脸膘肥体壮的,一身锦袍都被肥rou撑出一个弧度了,立刻有人答道:“那老头一开始不说,我一番拳脚后他就交代了,那两个人就是外乡人,来我们沙山村是想要买良田!” 身边的人立刻摩拳擦掌:“那身上定然携带了不少钱财,我跟着看了只有两人!” 他们在沙山村就是闲汉恶霸,跟着这郑三欺负良善无恶不作,听到回话郑三也颇有些意动,虽然族里吩咐了不能闹出动静,他目光冷冷道:“既然如此那就别闹出大动静,也不要引来官司才好!” 他这话的意思也就不言而喻这不是要敲诈钱财了这是想要杀人夺命了,这外乡人客死他乡实在实属正常的事情了。 有几人犹豫了会,随着一人大声道:“郑官人,我们都听您的,只要能够分弟兄们一口汤就好!” 此人一开口其他人都随着应和了仿佛壮了胆量,从他们脸上没有任何畏惧之色显然这杀人灭口一事也不是第一次来干了! 郑三于是带领着众人又做起了山匪干起了劫道的买卖,而杨秉身边跟着杨怀仁两人就这么牵着一水牛慢慢的在道上走着,如今天色开始昏沉了。 “相公,后来有尾巴跟了过来!” 这尾巴自然就是沙山村跟过来的人,他心里担心这些人知晓了杨秉的身份,所以想要行不轨之事所以注意力也是十成十的集中,虽然有武艺在身可是刀剑无眼,暗箭难防。 杨秉道:“无碍,不要惊扰了他们我们继续前行便好!” 杨秉二人的步履很慢,而郑三那臃肿肥胖的身子骑着马,身后跟着十数人手里都拿着各式各样的武器,因为在大宋民间是有禁兵器的律令在,不过禁止的只是军中的制式兵器,不过他们却是能够钻宋律的空子。 如民间十分常见的朴刀,拆分下来就是杀人的兵器,拼装上就是农具,这也是为什么水浒传中那些梁山泊好汉兵器五花八门了。 这些人手持朴刀还有手持棍棒的,而杨秉与杨怀仁则是手无寸铁,即使杨怀仁有武艺在身,可是不仅仅想要护持身边的杨秉又要对付这些贼人却也是十分困难的事情。 杨怀仁将杨秉拦在身后,神情严肃的注视着郑三一伙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